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代社会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与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但是网络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因素,网络舆论是新闻传播的革命,彻底颠覆了传统的传播形态,把传统舆论传播的优点汇聚一身,同时又具有传统舆论传播所不具有的速度优势、互动优势以及平台优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舆论传播促进了人与人之间隔阂的消除,以光的速度传播知识和信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传播能力以及发展机会。但与此同时,网络舆论危机也伴随着强大的感染能力和破坏能力,尤其对于中国这个处于转型期的国度来说,社会危机容易通过网络寻找发泄的途径,进而影响到网络的健康发展乃至社会秩序的稳定。本文就从网络舆论入手,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舆论引导问题。
     首先,本文从网络舆论引导的基本内涵入手,对网络舆论引导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强化人们对网络舆论引导的认识;指出网络舆论引导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舆论传播的基本思想、公共管理理论、社会控制理论、新闻传播理论、接受理论、选择理论、动机理论、转变理论等,并指出网络舆论引导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揭示当前我国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其次,本文对网络舆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解析,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现在网络舆论所面临的内容问题、网络舆论引导的载体问题、网络舆论引导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网络舆论引导所要面对的复杂性。网络舆论面临的内容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四种:不良信息大量涌现,危害信息难以控制、舆论的暴力倾向、西化倾向以及主流舆论的强度不够。网络舆论的载体部分则分析了社区论坛、聊天室、新闻跟帖、网络博客、互动直播、微博等诸多影响舆论引导的载体。网络舆论引导的现实困境则从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把关功能弱化、道德自觉性重视不足、运作模式不协调以及过度控制、反应迟钝等问题。网络舆论引导的复杂性则从网络舆论主体、客体、生成及控制的复杂性四方面展开,阐述网络舆论引导复杂性的具体表现。
     再次,本文指出网络舆论引导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稳定、保障意识形态安全、塑造理性公民;实施网络舆论引导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正向引导原则、把握主动原则、多维整合原则、交流畅通原则以及尊重规律性与重视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网络舆论引导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优化环境、监管机制和加强主体道德素养建设三个方面展开。优化环境从建立健全网络舆论法律法规、打造网络舆论引导的配套设施、提升社会公信力、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等四个方面展开。监管机制则包括预警机制、应对机制以及反馈机制。道德素养建设从建设网络社会责任伦理、提高网络媒体的道德自律、提高网民的道德自觉意识、培养网民的独立判断能力四个方面入手。
     最后,结合突发事件多发的社会现实,对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引导进行研究。首先对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危机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基本概括,继之指出了我国当前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控制过度导致矛盾激化、反应过慢导致传言泛滥、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缺席三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需要注意的六个要点:掌握主动权、及时发布准确消息、及时开展官方的舆论引导工作、加强与民意的互动、充分发挥微博的舆论引导功能、做好平时的网络舆情环境建设。
     网络舆情引导是当前我国社会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实施网络舆论的引导既需要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保障,也需要重视网民的主体性,培育网民的道德自觉性,重视打造网络道德形成所需要的网络环境。在完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同时,建设网络文明,推进社会关系的和谐,促进网络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Contemporary societi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mportant carrier in modern social work and personal life.But the network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to mankind, but also brings the negative factors, the. public opinion" is revolution about the spread of news, which overturnes thoroughly the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form and takes all the advantages of the traditional opinion together, but also has a traditional public opinion without no transmission speed,interactive superiority and the platform advantage. Fire and water are good servants, but bad masters, network communication contributes to eliminate barriers 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 travelling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at the speed of light, bringing the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nd spread ability.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risis also led to the strong infection ability and damage, especially in China, where this is in transition, social crisis easily through the network to look for ways to vent that will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and the stable social order. This paper start from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o study the guiding public opinion issue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society.
     First of all, this article from the basic xonnotation of guiding public opinion to define some concepts related to public opinion guide network and strengthen people's understanding about it, pointing out that network based theory mainly including marxism on public opinion to the basic idea of the spread,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social control theory, the news media theory, accept theory, choice theory, motivation theory, transformation theory, and points out the-nee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network in Chinese society public opinion guiding to reveal the importance of public opinion guide in our current country.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zes-the reality issues of the network in public opinion system, mainly from the four aspects:the content problems, carrier matters, the dilemma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public opinion guide. The content problem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ainly include the following four:bad information emerging in a large amount, hurt information is hard to control, public opinion of the violent, westernization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mainstream tendency to public opinion is not enough.Network carrier of public-opinion part analyzes the BBS, chat room, community news the placard, network blog, interactive live, micro bo, and many other public opinion guide effecting the carrier. The network dilemma is from the network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not sound, checks weakening functions, moral self-consciousnes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operation mode not harmonious and excessive control, slow to respond. The network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public opinion guide is from the subject, object, and the formation and the complexity to control to expound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public opinion guide network.
     Agai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purpose of public opinion guide network is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security ideology safety, shaping rational citizen; Implementing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uide to follow principles include the positive guide principle, seize the initiative principle, principle, communication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ion principles and the respect regularity with combining the concretenes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sures of public opinion guide network, mainly from the optimizing environment, establishing judge mechanism,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moral accomplishment subject construction four aspects launches. Optimizing environment from establish and improve network opin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make public opinion guide network of supporting facilities, improve the power credibility, strengthen the public network media construction four aspects launches. Supervision mechanism, including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a coping mechanism and feedback mechanism. Moral accomplishment from construction the ethics of network social, improv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elf-discipline of the network media, improve users of moral consciousness, training users of independent judgment four aspects launches.
     Finally, combined with emergencies of the multiple social reality, research the network public of the crisis. First to summarize 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network crisis, then pointed out the current emergency network in public opinion guide existing prominent problems, mainly including control excessive lead to conflicts,the initial slow response, traditional media rumours in the public opinion guide.Advances in emergencies respond quick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ix points:initiative, timely release accurate and timely news in the official public opinion guide to public opinion, strengthen with work interac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micro bo's public opinion guide function, make the usual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 guide o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uide is the important topic of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esent society, implementing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uide need to have both the institutionalized, standardization and legalization of safeguard, also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ivity of Internet users, cultivate the users of moral consciousness, pay attention to build the network moral environment. Public opinion guide in complete network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civilization, and promote harmony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and the society.
引文
① 李志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① 周蕊:《2015年中国网民人数将从目前的4亿增至7.5亿》,载人民网,2011-2-26,
    http://media.people.com.cn/GB/14011671.html。
    ① 曹桂先:《和谐社会的舆论构建》,载《新闻前哨》2005年第8期。
    ① 高红玲:《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年,第9-10页。
    ① 徐详征、曹忠良:《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实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 《英国开发出舆论分析软件1秒钟能阅读10篇文章》,载《环球时报》2005年第4期。
    ① olvn Penfold:Nazis. Pom and Politics:Asserting Control OverLundman. R.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Winston.1990.The Journal of Information.Lawand Technology.2001(2).
    ② 朱家贤、苏号朋:《E法治网—网上纠纷、立法、司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00年版。
    ③ 《英国开发出舆论分析软件1秒钟能阅读10篇文章》,载《环球时报》2005年第4期。
    ① Carolvn Penfold:Nazis, Pom and Politics:Asserting Control OverLundman. R.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Winston.1990.The Journal of Information.Lawand Technology.2001(2).
    ② 覃展西:《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广西日报》2008-07-06,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9/7474861.html。
    ① 曹桂先:《和谐社会的舆论构建》,载《新闻前哨》2005年第8期。
    ① 谭伟:《网络舆论与大学生“三观”的形成》,载《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度报告》,2012-4-20,载中国互联网络新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gywm/ndbg/
    ① [美]阿尔文·托夫勒,朱志焱译,《第三次浪潮》,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29页。
    ① [美]Thompson J.Ideology and Modem Cultur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227-228.
    ①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1996年版,第11页。
    ①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1996年版,第10-24页。
    ① 杜骏飞:《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7页。
    ① 高红玲主编:《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① 夏晓红、张宇:《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理论学刊》2005年第9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3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15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6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3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50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09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8页。
    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63页。
    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70页。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济南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济南: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5页。
    ③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版,第804页。
    ④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版,第805页。
    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济南: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55页。
    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济南: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83-184页。.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济南: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74-175页。
    ②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济南: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349页。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济南: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74-175页。
    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济南: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页。
    ⑤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页。
    ⑥ 薄一波:《关于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北京:中共中央党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⑦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济南:新华出版社1984版,第182页。
    ⑨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149页。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209页。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47页。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111页。
    ④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262页。
    ⑤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366页。
    ⑥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26-27页。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150页。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286页。
    ③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381-382页。
    ④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146-147页。
    ⑤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146页。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7页。
    ②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3页。
    ③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④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90页。
    ⑥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4页。
    ⑦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63页。
    ①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4页。
    ②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③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8页。
    ④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5页。
    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56页。
    ⑥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01页。
    ⑦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6页。
    ①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4页。
    ②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0-302页。
    ③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载《求是》2011年第13期。
    ① 刘绛华:《论我国社会公共管理的转型》,载《求实》2005年第11期。
    ① 李征:《基于西方社会控制理论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载《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01期。
    ② [法]卢梭,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页。
    ① 解迎春:《自我把关与政府把关:网络传播中把关人角色探析》,载《新闻世界》2009年第7期。
    ① 张露:《大众传媒视角下的“开心农场”现象》,载人民网传媒频道,2010-11-24,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206896/207971/13307044.html。
    ② [美]尼葛洛·庞帝,胡冰、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104页。
    ① 靳燕凌、王进:《公共选择理论对当代中国政府管理借鉴分析》,载《特区经济》2007年第12期。
    ① 郭彦文:《以人为本,激励学生自我实现: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载《山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② 周围:《用态度转变理论建构思想道德修养课体验教学模式》,载《南通工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① 王绍明:《网络舆论的攻击性及其成因分析》,载《青年记者》2009年第29期。
    ① [美]埃瑟·戴森,胡泳、范海燕译,《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海南出版社1998版,第17页。
    ② 张玲:《网络环境下个人隐私的泄露及保护》,载《青年记者》2010年第35期。
    ① 新华网:《3.7亿色情网站、每天2万张色情照之害》,http://www.hq.xinhuanet.com/women/2007-05/28/content_10136901.htm。
    ② 李丹:《从木子美到小月月:社会厌女症的网络表达探析》,载《东南传播》2011年第8期。
    ① 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载《浙江学刊》2011年第6期。
    ① 符鹤飞:《从网络传播学角度分析“人肉搜索”的形成》,载《青年记者》2012年第2期。
    ① 刘肖:《理智与偏见:当代西方涉华国际舆论研究》,2010年版,第205-206页。
    ① 郭光华:《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第6期。.
    ② 论坛和微博构成了中国网络舆论最为重要的两大舆论场,前者以深度见长,后者以速度见长。当前中国社会突发事件,借助于微博得到广泛传播,借助于论坛得以深度阐释。二者的结合,可以见到中国网络舆论场的概貌。
    ① 优化系统:《最高qq用户同时在线人数已达1.674亿》,2012-5-22,载优化系统:http://www.yyxt.com/a/zxzx/4894.html。
    ① 张毓:《从“韩寒事件”看网络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载《新闻世界》2009年第12期。
    ② 郑根岭:《“博客韩寒”现象与网络道德建设》,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10期。
    ③ 韩寒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 1191258123_0_6.html。
    ④ 王克勤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zhewangkeqin。
    ⑤ 新京报社论:《钱云会案为何会引起轩然大波》,2010-12-29。
    ① 中国政府网、新华网:《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载新华网,2011-2-27,http://www.xinhuanet.com/2011wjbft_index.htm。
    ② 万学:《董事长称Twitter用户数已达2亿、但尚未实现盈利》,载腾讯网,2011-1-13,http://tech.qq.com/a/20110113/000004.htm.
    ① 杜子健:《微力无边》,北京: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2011年版,第27-28页。
    ① 马雨桐:《奥巴马的医改选择:从拉斯韦尔模式看微博客传播》,载《新闻世界》2010年第6期。
    ① 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年第4期。
    ② 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第4期。
    ③ 新京报:《北京实施微博实名制、运营商支持》,载搜狐证券,2011-12-18,http://stock.sohu.com/20111218/n329389308.shtml。
    ① 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督》,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6-139页。
    ① [美]尼葛洛·庞帝,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47页。
    ① 陈红梅:《公众知情权与名誉屠宰场:从“艾滋女”事件看网络新闻编辑的信息把关功能》,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① 冯丰收:《论网络净化与道德自律的实施策略》,载《人民论坛》2010年第17期。
    ① 晋晓兵:《试论网络匿名性消失的三种表现》,载网易新闻,2008-12-17,http://news.163.com/08/1217/14/4TCDOPGB000131 UN.html。
    ② 新京报:《北京实施微博实名制,运营商支持》,载搜狐证券,20111-12-18,http://stock.sohu.com/20111218/n329389308.shtml
    ① 杨杨:《全球网站总量突破5亿、国内网站数量是跌还是涨?》,载深圳新闻网,2011-10-11,http://www.sznews.com/rollnews/2011-10/11/content_781635775.htm。
    ① 彭虹:《涌现与互动——网络社会的传播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2页。
    ① [美]埃瑟·戴森,胡泳、范海燕译,《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
    ① 李贵成:《论网络社会与网络公民意识的培育》,载《今传媒》2010年第6期。
    ① 列宁:《列宁全集》第5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
    ① 苏畅:《把真相告诉群众,谣言便不攻自破》,珠江晚报,2007-08-15,载新华社广东频道,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8/15/content_10853222.htm。
    ② 陈力丹:《论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载《新闻大学》1998第2期。
    ① 喻国明、刘夏阳:《中国民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83页。
    ① 洪瑾、常昊然:《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研究》,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① 周锡生:《网络媒体内容与技术的结合》,载中国传媒科技,2004-8-10,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4-08/10/content_1753404.htm。
    ① 奚洁人:《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9页。
    ① [美]齐格蒙·鲍曼,杨渝东、史建华译,彭刚校,《现代性与大屠杀》,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版,第213-214页。
    ① [法]孟德斯鸠,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54页。
    ① 余丽蓉:《媒介生态视野下的主流媒体建设》,载《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D07年第4期。
    ① 舒刚:《社会转型期背景的网络舆情监管及其路径优化》,载《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① 李永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督》,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版,第96页。
    ① 胡锦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网上引导机制》,载新华网,2011-04-25,http://www.zj.xinhuanet.com/special/2011-04/25/content_22614915.htm.
    ② 梁涛:《从“抢盐危机”看微博与谣言传播》,载《今传媒》2011年第7页。
    ①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页。
    ② 郭卫华:《网络社会伦理责任概念探析》,载《理论与现代化》2010年第1期。
    ③ [德]黑格尔,范阳、张企泰译,《法哲学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46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4页。
    ② [德]黑格尔,范阳、张企泰译,《法哲学精神》,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2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6页。
    ① [法]路易·多洛,黄建华译,《个体文化与大众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版,第127页。
    ② 聂娟:《我国媒介自律模式研究:评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创新网络自律机制》,载《人民论坛》2011年第14期。
    ③ [苏]霍姆林斯基,赵玮译,《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400页。
    ① 郭明飞:《国外对因特网管制的做法及其启示》,载《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4期。
    ② 王靖华:《美国互联网管制的三个标准》,载《当代传播》2008年第3期。
    ① 聂娟:《我国媒介自律模式研究:评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创新网络自律机制》,载《人民论坛》2011年第14期。
    ①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1-07-02。
    ① [加]麦克·卢汉,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5页。
    ② [德]爱因斯坦,《道德与情感》,龚建星、刘毅选编:《体验宇宙——爱因斯坦如是说》,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页。
    ① 马冰星、林建成:《道德双重人格和道德重建》,载《学术探索》2012年第1期。
    ①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页。
    ②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2页。
    ③ [美]萨托利,冯克利、阎克文译,《民主新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12页。
    ①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页。
    ②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7页。
    ③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1页。
    ① 许培瑾:《2008年网络媒体应对突发事件的研究》,辽宁: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② 周葆华:《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生态及其影响:新媒体事件的视角》,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① 李斌:《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策略:社会转型、网络政治参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交集》,载《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① 丁俊杰、张树庭:《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版,第111-133页。
    ① 李长春:《占领互联网舆论新阵地、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载新华网浙江频道,2011-04-25,http://www.zj.xinhuanet.com/special/2011-04/25/content_22614347.htm。
    ① 张艳:《网络舆论领袖之品牌关系培育机理》,载《当代传播》2012年第2期。
    ① 吴宜蓁:《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艺观点的理论与实证》,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② 吴明华:《芜湖经验:政府与网络民意互动》,载《决策》2005年第5期。
    ① 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年第4期。
    ① 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第4期。
    ② 刘咚咚:《微博版伤不起》,载识丁工作室,http://www.liudongdong.com/p.asp?musicid=178.
    ③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4页。
    ①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2页。
    ① 李永刚在《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中指出,在像阿联酋这样的国家里,会对网络审查给予明确的提示,但是中国网民却不清楚不能上网究竟是审查的原因还是网络的原因,实际上对于网络舆论引导不利,不利于网民的自觉意识提高。相应之,中国关于网络的法律法规典则标准模糊,介入部门众多,也影响到网络舆论引导的全面覆盖与有序进行,影响舆情引导的实效性。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版。
    11. 《列宁全集》第5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 《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版。
    13. 《毛泽东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4. 《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版。
    15. 《江泽民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济南: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9.薄一波:《关于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北京:中共中央党报出版社1991年版。
    20.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21.丁柏铨;《新闻舆论引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丁俊杰、张树庭:《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年版。
    23.窦含章、李未柠:《政府如何开微博》,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
    24.杜骏飞:《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5.杜子健:《微力无边》,北京:万卷出版公司2011年版。
    26.段永朝:《互联网:碎片化生存》,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27.高红玲主编:《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28.侯宏虹:《颠覆与重建:博客主流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9.胡泳:《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0.菅强:《中国突发事件报告No.1》,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31.姜国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2.蒋晓丽:《奇观与全景:传媒文化新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3.黄鸣刚:《公共危机中的网络舆论预警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版。
    34.郭明飞:《网络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6.彭兰:《网络传播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7.彭虹:《涌现与互动——网络社会的传播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8.秦启文:《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
    39.秦志希等:《舆论学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0.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41.李志刚:《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2.廖永亮:《舆论调控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43.刘建明:《基础舆论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4.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
    45.刘建明:《穿越舆论隧道:社会力学的若干定律》,北京:中共中央学校出版社2000年版。
    46.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47.吕文凯:《舆论学简明教程》,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8.刘肖:《理智与偏见:当代西方涉华国际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9.人民日报社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50.申荷永:《社会心理学原理和应用》,福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1.上官子木:《网络交往与社会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52.石磊:《分散与融合:数字报业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53.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4.王忠义:《网络传播原理与实践》,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5.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6.许静:《舆论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7.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8.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
    59.喻国明:《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
    60.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1.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2.张厚粲主编:《大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3.张放:《虚幻与真实:网络人际传播中的印象形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64.张杰:《变革与回归:中国政府网络信息传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65.张小罗:《论网络媒体之政府管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66.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67.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68.[澳]格雷姆·特纳,许静译,《普通人与媒介:民众化转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9.[法]安德鲁·查德威克,任孟山译,《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
    70.[法]卢梭,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71.[法]路易·多洛,黄建华译,《个体文化与大众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版。
    72.[法]孟德斯鸠,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73.[美]阿尔文·托夫勒,朱志焱译,《第三次浪潮》,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
    74.[美]埃瑟·戴森,胡泳、范海燕译,《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海南出版社1998版。
    75.[美]保罗·莱文森,何道宽译:《新新媒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6.[美]曼纽尔·卡斯特,周凯译,《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77.[美]尼葛洛·庞帝,胡冰、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78.[美]齐格蒙·鲍曼,杨渝东、史建华译,《现代性与大屠杀》,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版。
    79.[加]麦克·卢汉,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二、论文:
    1. 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载《求是》,2011年第13期。
    2. 白少飞:《行政社会化的理念与路径:中国政府管理创新》,载《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增刊。
    3. 曹桂先:《和谐社会的舆论构建》,载《新闻前哨》,2005年第8期。
    4. 陈红梅:《公众知情权与名誉屠宰场:从‘艾滋女”事件看网络新闻编辑的信息把关功能》,载《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5. 陈力丹:《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载《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第3期。
    6. 陈力丹:《论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载《新闻大学》,1998第2期。
    7. 陈力丹:《大众传播如何面对网络传播》,载《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Z1期。
    8. 陈力丹:《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载《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第3期。
    9. 陈力丹:《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0.陈力丹:《试析因特网上的自由与民主》,载《现代传播》,1999年第1期。
    11.陈力丹:《论我国舆论监督的制度困境》,载《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2.陈力丹:《我国传媒业的职业道德意识与自律建设》,载《现代传媒》,2007年第1期。
    13.陈力丹:《健全有效的传媒自律机制》,载《新闻界》,2003年第6期。
    14.陈力丹:《试论大众传媒与舆论的互动》,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5.陈力丹:《论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载《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16.陈力丹:《谈谈网络管理的几个基本概念》,载《现代传媒》,2010年第4期。
    17.陈力丹:《流言、意见的流通与web2.0环境》,载《现代传播》,2011年第12期。
    18.陈力丹:《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载《人民论坛》,2011年第34期。
    19.陈胜勇、杜洁:《互联网公共论坛:政治参与和协商民主的兴起》,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0.陈桃生:《网络环境中的言论自由及其规制》,载《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1.陈振明:《什么才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载《新华文摘》,2006年第3期。
    22.陈志华、张岩:《当“法”与“网”遭遇时》,载((CHIP新电脑》,2001年第2期。
    23.丁未:《网络空间的民主与自由》,载《现代传播》,2000年第6期。
    24.杜俊飞:《搜索霸权与网络社会的新危机:“百度屏蔽门事件”探析》,天益网。
    25.冯丰收:《论网络净化与道德自律的实施策略》,载《人民论坛》,2010年第17期。
    26.符鹤飞:《从网络传播学角度分析“人肉搜索”的形成》,载《青年记者》,2012年第2期。
    27.郭光华:《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第6期。
    28.郭明飞:《国外对因特网管制的做法及其启示》,载《政治学研究》,2008年第4期。
    29.郭彦文:《以人为本,激励学生自我实现: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载《山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30.洪瑾、常昊然:《网络舆论环境建设研究》,载《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31.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载《浙江学刊》,2011年第6期。
    32.胡键:《信息流量与政治稳定》,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33.胡奎、江一河:《网法恢恢管理有漏》,载《中国新闻周刊》,2002年6月24日。
    34.胡传吉:《2007中国网络年鉴:谁都别想蒙网民》,载《南方都市报》,2008年1月13日。
    35.靳燕凌、王进;《公共选择理论对当代中国政府管理借鉴分析》,载《特区经济》,2007年第12期。
    36.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年第4期。
    37.李宝进:《互联网治理三重门》,载《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7月号。
    38.李斌:《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策略:社会转型、网络政治参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交集》,载《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39.李昌祖:《网络舆情研判的类型分析及其制度建设的途径思考》,载《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年第6期。
    40.李丹:《从木子美到小月月:社会厌女症的网络表达探析》,载《东南传播》2011年第8期。
    41.李贵成:《论网络社会与网络公民意识的培育》,载《今传媒》,2010年第6期。
    42.李玲:《微博时代传统媒体的挑战、机遇与对策》,载《理论探索》,2011年第3期。
    43.李娜:《世界各国有关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立法和管制》,载《世界电信》,2002年第6期。
    44.李琼瑶:《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载《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45.李永刚:《互联网与国家安全》,载《社会科学》,1999年第9期。
    46.李永刚:《网络扩张对后发展国家政治生活的潜在影响》,载《科学决策》,2007年第5期。
    47.李永刚:《中国互联网内容监管的预期与效果:事实与评价》,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48.李永刚:《“国家防火墙”:中国互联网的监管逻辑》,载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8年第4期。
    49.李征:《基于西方社会控制理论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载《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01期。
    50.李子炀:《实名制和层级信用制》,载《权衡》,2006年10月号。
    51.连岳:《匿名网络是公民大学》,载《南方都市报》,2006年10月27日。
    52.梁涛:《从“抢盐危机”看微博与谣言传播》,载《今传媒》,2011年第7期。
    53.刘绛华:《论我国社会公共管理的转型》,载《求实》,2005年第11期。
    54.马冰星、林建成:《道德双重人格和道德重建》,载《学术探索》,2012年第1期。
    55.马冰星、林建成:《试析网络舆论引导主体的培育》,载《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56.马雨桐:《奥巴马的医改选择:从拉斯韦尔模式看微博客传播》,载《新闻世界》2010年第6期。
    57.聂娟:《我国媒介自律模式研究:评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创新网络自律机制》,载《人民论坛》,2011年第14期。
    58.潘小娟、白少飞:《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载《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2期。
    59.宋铮:《互动、自组织和自我净化》,载《青年记者》,2008年第15期。
    60.舒刚:《社会转型期背景的网络舆情监管及其路径优化》,载《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61.孙力舟:《微博实名制及其推进社会诚信的作用》,载《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62.陶文昭:《网络无政府主义及其治理》,载《探索》,2005年第1期。
    63.谭伟:《网络舆论与大学生“三观”的形成》,载《湖南商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64.唐建光:《网警和他们看不见的对手》,载《新闻周刊》,2004年5月24日。
    65.欧阳斌:《互联网冲击中国社会生态》,载《凤凰周刊》,2004年5月9日。
    66.秋风:《新民权运动年》,载《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12月22日。
    67.汪明峰:《互联网使用与中国城市化:“数字鸿沟”的空间层面》,载《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
    68.王靖华:《美国互联网管制的三个标准》,载《当代传播》。2008年第2期。
    69.王军:《试析当代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2期。
    70.王绍明:《网络舆论的攻击性及其成因分析》,载《青年记者》,2009年第29期。
    71.王卫星、丁恒龙、赵东安:《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性质、成因及调控》,载《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72.吴明华:《芜湖经验:政府与网络民意互动》,载《决策》,2005年第5期。
    73.夏晓红、张宇:《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理论学刊》,2005年第9期。
    74.解迎春:《自我把关与政府把关:网络传播中把关人角色探析》,载《新闻世界》,2009年第7期。
    75.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年第4期。
    76.赵春丽:《网民的政治心理及其调适——从网络新闻跟帖来分析》,载《理论探索》,2010年第6期。
    77.周围:《用态度转变理论建构思想道德修养课体验教学模式》,载《南通工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78.张玲:《网络环境下个人隐私的泄露及保护》,载《青年记者》,2010年第35期。
    79.张艳:《网络舆论领袖之品牌关系培育机理》,载《当代传播》,2012年第2期。
    80.张毓:《从“韩寒事件”看网络评论的舆论引导作用》,载《新闻世界》,2009年第12期。
    81.甄书秀:《网络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功能》,载《军事记者》,2004年第1期。
    82.郑根岭:《“博客韩寒”现象与网络道德建设》,载《人民论坛》,2006年第10期。
    83.周葆华:《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生态及其影响:新媒体事件的视角》,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