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心理精准帮扶模型建构——基于社会支持和情绪调节的链式中介效应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周莹
  • 关键词:贫困生 ; 心理扶贫 ; 生活应激 ; 社会支持 ; 情绪调节
  • 中文刊名:山东社会科学
  • 英文刊名: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机构: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05
  • 出版单位:山东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06
  •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大委托项目“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AWTJ51);; 临沂大学2018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精准扶贫背景下山东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LUBK20)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170-177
  • 页数:8
  • CN:37-1053/C
  • ISSN:1003-4145
  • 分类号:B844.2
摘要
在精准扶贫攻坚阶段,心理扶贫亦须精准。贫困大学生帮扶工作不能单纯以经济资助代替帮扶的整体范畴,也要在帮扶工作中充分考虑贫困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本研究在参考了权威问卷并结合专家和贫困生访谈后,编制了符合当下贫困生群体特征的生活应激事件量表;将外源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激发贫困生内在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结合,建构心理精准帮扶的内外源链式中介研究模型。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精准预防-精准识别-精准建构-精准干预"的方案,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
        
引文
①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再增长9.3%》,2017年8月28日。
    ②王静、孙婧:《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析》,《高教学刊》2016年第16期。
    ③傅安国、黄希庭:《开展心理精准扶贫破解世代贫困难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5日;谢治菊、李小勇:《认知科学与贫困治理》,《探索》2017年第6期。
    ④张梅、孙冬青、辛自强等:《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8—2015》,《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年第5期。
    ⑤程刚、张大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心理与行为研究》2018年第2期;张吉庆、涂叶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追踪观察》,《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第11期。
    ⑥梁雅丽、姚应水、石玮等:《贫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第6期。
    ⑦Dixon,S.K.et al,“Depression and College Stress among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Do Mattering and Self-esteem Make a Difference?”,i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Vol.49(2008),pp.412-424.
    (1)Kendler K.S.et al,“The Interrelationship of Neuroticism,Sex,and Stressful Life Events in the Prediction of Episodes of Major Depression”,i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Vol.161(2004),pp.631-636;Kessler RC.,“The Effects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Depression”,i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Vol.48(1997),pp.191-214.
    (2)Kanner,A.D.et al,“Comparison of Two Modes of Stress Measurement:Daily Hassles and Uplifts versus Major Life Events”,in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Vol.4(1981),pp.1-39.
    (3)徐璐璐、吴佩佩、贺雯:《贫困大学生元刻板印象威胁对群际关系的影响:群际焦虑的中介和自尊的调节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年第4期。
    (4)叶宝娟:《文化疏离感对汉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文化智力的调节作用》,《心理科学》2017年第1期。
    (5)谢其利、宛蓉、张睿等:《歧视知觉与农村贫困大学生孤独感:核心自我评价、朋友支持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年第5期。
    (6)温忠麟、叶宝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竞争还是替补》,《心理学报》2014年第5期。
    (7)Lazarus,R.et al,“Stress,Appraisal and Coping”,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84.
    (8)Cohen,S.et al,“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Stress and Disorder”,in R.W.J.Neufeld(Ed.),Advanc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 Stress,1988,pp.235-283.
    (9)Rutter,M,“Psychosocial Resilience and Protective Mechanism”,in J.Rolf.A.Masten.et al(Eds.),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pathology,N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pp.181-214.
    (10)Gerdes.H.et al,“Emotional,Social,and Academic Adjustment of College Students:A Longitudinal Study of Retention”,in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Vol.72(1994),pp.281-288.
    (11)傅安国、黄希庭:《开展心理精准扶贫破解世代贫困难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5日。
    (12)徐海燕:《社会支持视角下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精准心理扶贫研究》,《科教导刊》2016年第6期。
    (13)参见伍新春、周宵、刘淋淋等:《青少年的感恩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社会支持与主动反刍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2014年第5期;曾嘉鸿、陆爱桃、郭熠阳等:《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和社交焦虑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心理研究》2017年第2期;杨慧芳、熊俊霞、董潮恩:《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中国学校卫生》2017年第8期。
    (14)李琳:《对当前高校多元化学生资助体系现状的思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年第5期。
    (15)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心理学报》2012年第5期。
    (16)国力心:《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研究》,长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
    (17)杨静:《社会支持在贫困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中国学校卫生》2016年第7期。
    (18)参见席畅、凌宇、钟明天等:《神经质在大学生应激与抑郁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年第4期;薛朝霞、卢莉、梁执群:《贫困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第7期。
    (19)Kendler KS.et al,“Life Event Dimensions of Loss,Humiliation,Entrapment,and Danger in the Prediction of Onsets of Major Depression and Generalized Anxiety”,in Arch Gen Psychiatry,Vol.60(2003),pp.789-96.
    (20)Emmons RA.et al,“Emotional Conflict and Well-Being;Relation to Perceived Availability,Daily Utilization,and Observer Reports of Social Support”,i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Vol.68(1995),pp.947-959.
    (21)King LA,“Ambivalence Over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Reading Emotions in Situations and Faces”,i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Vol.74(1998),pp.753-762.
    (22)叶俊杰:《领悟社会支持、实际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心理科学》200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