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1]陈宝春,郑皆连.钢管混凝土拱桥实例集(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陈宝春,杨亚林.钢管混凝土拱桥调查与分析[J].世界桥梁,2006,(2).
[4]陈宝春,杨亚林.钢管混凝土上承式拱桥桥型分析[J].公路,2006,(2).
[5]彭桂瀚,杨亚林,陈宝春.钢管混凝土下承式刚架系杆拱桥型分析[J].公路,2006,(4).
[6]陈宝春,郑怀颖.钢管混凝土飞鸟式拱桥桥型分析[J].中外公路,2006,(6).
[7]陈昀明,杨亚林,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梁组合桥桥型分析[J].公路,2006,(12).
[8]贺杰军,陈湘林.天子山钢管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的设计与施工[J].中外公路,2004,(12).
[9]Hai-qing LIU,Yun-ming CHEN,Bao-chun CHEN.Design of Wanbian Bridge in Fuzhou[C].China,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Arch Bridge,12-14,Sept.2007,Madeira,Portugal.
[10]罗世东,王新国,王庭正,等.大跨径斜拉拱桥创新技术构思与研究[J].桥梁建设,2005,(6).
[11]陈宝春,肖泽荣.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拱肋灌注管内混凝土时的截面应力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5,(1).
[12]盛叶,陈宝春,黄福云,肖泽荣.新型钢管混凝土哑铃形短柱受力性能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3).
[13]盛叶,陈宝春,韦建刚.新型钢管混凝土哑铃形偏压短柱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
[14]福州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研究所.钢管混凝土节点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报告[R].2007.
[15]涂光亚,颜东煌,邵旭东.脱粘对桁架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受力性能的影响[J].中国公路学报,2007,20(6).
[16]范文理,艾智能.钢管混凝土拱桥管节点疲劳验算的修正系数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3).
[17]袁保星.钢管混凝土拱桥悬吊桥道系维修改造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07.
[18]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州闽清石潭溪大桥加固技术研究[R].2007.
[19]张佐安.特大跨度缆索吊装系统主动式承索器的设计与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王铭琪,张佐安,汪平云.特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管拱肋的吊装施工[J].公路,2003,(11).
[21]W Jieyun.Ke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angzhouQiantang River 4th Bridge Project of China[C].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Arch Bridge,12-14,Sept.2007,Madeira,Portugal.
[22]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总报告[R].2007.
[23]张联燕,谭邦明,等.桥梁转体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4]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25]JTJ 071-9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26]刘吉士,阎洪河,李文琪.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实施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7]王国鼎,钟圣斌.桥梁计算示例集-拱桥(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8]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公路施工手册——桥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9]王庭英,金志展.钢管混凝土桥梁钢(管)结构制造与安装[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0]吴清明.复合钢管混凝土桥梁研究与实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1]李勇,陈宜言,聂建国,陈宝春.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2]周明.琼州大桥论文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3]倪顺龙,郭光松.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京杭运河特大桥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4]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5]王元丰.钢管混凝土徐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6]胡曙光,丁庆军.钢管混凝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7]袁保星.钢管混凝土拱桥悬吊桥道系维修改造技术研究[D].福州大学,2007.
[38]钟善桐.钢管混凝土结构(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39]蔡绍怀.现代钢管混凝土结构[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0]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1]陈宝春,黄福云.有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柱设计计算方法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42]黄福云,陈宝春.初应力对钢管混凝土哑铃形轴压短柱受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43]陈宝春,黄福云.加载方式对钢管混凝土轴压长柱和中长柱受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07,29(6).
[44]黄福云,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初应力问题[J].公路交通科技,2006,(11).
[45]黄福云.初应力对钢管混凝土实肋拱面内受力性能影响研究[D].福州大学,2008.
[46]陈宝春,陈友杰.钢管混凝土肋拱面内受力全过程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0,17(2).
[47]陈宝春,韦建刚,林英.管拱面内两点非对称加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39(1).
[48]陈宝春,韦建刚.管拱面内五点对称加载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7,24(6).
[49]日野伸一,玉擎,山口浩平,等.コソクリ一ト充填钢管ア一チリブの耐荷特性ぉょび弹塑性举动に关すゐ研究[A].第5回复合构造の活用に关すゐシソポジゥム讲演论文集[C].2003.
[50]曾国锋.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极限承载力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3.
[51]陈宝春,秦泽豹,彦坂熙,陈友杰.钢管混凝土拱(单圆管)面内受力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铁道学报,2003,25(4).
[52]陈宝春,秦泽豹.钢管混凝土(单圆管)肋拱面内受力性能分析[J].铁道学报,2004,26(4).
[53]陈宝春,秦泽豹.钢管混凝土(单圆管)肋拱面内极限承载力计算的等效梁柱法[J].铁道学报,2006,28(6).
[54]韦建刚.管拱面内非线性失稳临界荷载研究—从有限元程序、判断准则到等效梁柱法[D].福州大学,2007.
[55]陈宝春,黄福云,盛叶.钢管混凝土哑铃形轴压短柱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5,22(1).
[56]陈宝春,肖泽荣,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哑铃形偏压构件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5,22(2).
[57]陈宝春,盛叶,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梁受弯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5,22(4).
[58]陈宝春,盛叶.钢管混凝土哑铃形轴压长柱的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8,(4).
[59]陈宝春,盛叶.钢管混凝土哑铃形偏压柱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
[60]盛叶.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拱极限承载力研究[D].福州大学,2007.
[61]陈宝春,欧智菁.钢管混凝土格构柱长细比影响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27(4).
[62]欧智菁,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偏心受压面内极限承载力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6,27(4).
[63]陈宝春,欧智菁.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40(6).
[64]陈宝春,欧智菁.钢管混凝土格构柱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41(1).
[65]陈宝春,黄文金.圆管截面桁梁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7,28(3).
[66]杨永清.钢管混凝土拱桥横向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1998.
[67]陈宝春,韦建刚,林嘉阳.钢管混凝土(单圆管)单肋拱空间受力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6,23(5).
[68]陈宝春,林嘉阳.钢管混凝土单圆管拱空间受力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铁道学报,2005,27(6).
[69]陈宝春,韦建刚,王加迫.钢管混凝土拱桥挠度限值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7,20(6).
[70]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福州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与养护关键技术研究报告[R].2007.
[71]四川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等.巫山长江公路特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施工技术研究[R].2005.
[72]陈宝春,徐爱民,孙潮.钢管混凝土拱桥温度内力计算时温差取值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0,13(2).
[73]王璐,向中富,杜秋.钢管混凝土构件温变试验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4).
[74]范丙臣.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温度评价及试验研究[Z].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
[75]刘振宇,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构件有日照作用的温度场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增刊2).
[76]刘振宇.钢管混凝土拱肋截面温度场研究[D].福州大学,2006.
[77]韦建刚,王加迫,陈宝春.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拱肋设计刚度取值问题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4).
[78]陈宝春,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单圆管)拱肋刚度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3).
[79]韦建刚,陈宝春,彭桂瀚.钢管混凝土(单圆管)刚度取值对静力计算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04,(11).
[80]王加迫.钢管混凝土拱肋计算刚度取值研究[D].福州大学,2007.
[81]吴庆雄.考虑拉索非线性振动特性的三维有限元的开发与应用以及钢管混凝土拱桥车桥振动特性研究[R].福州大学,2007.
[82]熊峰.钢管混凝土拱桥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四川大学,2002.
[83]赵灿晖.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1.
[84]刘玉擎,宝春,彦阪熙.架构式合成タイドア-チ桥の构造特性ぉょび耐震性能[A].构造工学论文集[C].Vol.47A,2001.
[85]胡世德,苏虹,王君杰.钢管混凝土拱桥的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理论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4,17(1).
[86]胡世德,王君杰,魏红一,等.丫髻沙大桥主桥抗震性能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1,(6).
[87]郑家树.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0.
[88]徐艳.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动力稳定性能研究[D].同济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