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分类(6)
气候变化(1)
碳循环(3)
清洁能源(1)
碳储碳汇(1)
在“碳中和文献”中,命中:6条,耗时:0.0160075 秒
1.南亚热带不同造林模式碳汇林土壤碳积累与碳汇功能
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林业局;
关键词:南亚热带;;造林模式;;碳汇林;;土壤全碳;;积累
摘要:碳汇林能够固定大气二氧化碳,在缓解全球变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南亚热带地区不同造林模式碳汇林土壤碳的累积,有助于为不同造林模式的碳汇林土壤碳汇功能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研究区采用新造林(Ⅰ)、封山育林(Ⅱ)和补植套种(Ⅲ) 3种造林模式进行碳汇造林,从而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土壤碳积累与碳汇功能。结果表明:碳汇造林5年期间,土壤全碳含量差异显著,不同造林模式0—20 cm土壤层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变化幅度最大,介于(-0.861±1.893)—(3.021±1.577) g C/kg之间。经过接近5年的碳汇造林,不同造林模式0—60 cm土壤层碳储量变化量介于(-2.233±3.540)—(8.670±2.342) Mg C/hm2之间,其中新造林(Ⅰ)与补植套种(Ⅲ)土壤碳储量变化量差异极显著(P Ⅰ,封山育林(Ⅱ)和补植套种(Ⅲ)的土壤碳汇效益显著。采取新造林模式的初始5年,不利于土壤的碳积累,而采取补植套种模式既有利于土壤碳固定,也有利于土壤碳的积累。
年:2019
出版单位:生态学报
2.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成茶园气候变化田间模拟系统
作者:李鑫
摘要: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成一套能精准控制CO_2浓度和温度等因子的茶园气候变化田间模拟系统。该系统是集合了FACE(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和BACE(Boston-Area Climate Experiment)关键技术的OTC (Open-top Chamber)系统。旨在研究气候变化(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条件下茶树生理代谢的响应规律、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变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茶园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与茶树代谢的互作关系和调控机理等科学问题,研发茶园应对气候变化共性关键技术。
年:2019
出版单位:中国茶叶
3.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的责任分摊
机构:上海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上海电力学院自动化学院;
关键词:碳减排;;SE-DEA模型;;ZSG-DEA模型;;责任分摊
摘要:作为碳排放的重点领域,电力行业已经被确定为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第一阶段的参与主体,显然,电力行业碳排放责任分摊已经成为当前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共担责任分摊原则给出电力生产端和消费端分别应分摊的碳指标核算公式,以2011年我国六大区域间交换电量数据为基础给出了各区域电力行业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案,并利用SE-DEA模型从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对该方案的有效性进行评判;鉴于碳排放总量不变的前提,进一步运用ZSG-DEA模型对碳排放责任分摊方案做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ZSG-DEA分配后,各区域的效率值均位于DEA前沿面,实现了整体效率的帕累托最优。
年:2017
出版单位:科技管理研究
4.中国燃料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初步计算
机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应用催化与绿色化工实验室;
关键词:燃料;;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摘要:通过对燃料天然气各主要使用领域进行的现场调研和气体取样分析,计算得到我国天然气的平均碳含量、碳氧化因子和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我国天然气的碳含量与IPCC给出的缺省值基本一致,碳氧化因子比IPCC缺省值略低,因此计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也比IPCC缺省值低。碳氧化因子小于1表示燃烧不充分,主要是由于一部分碳被氧化成为一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在大气中可以稳定存在,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排放应该单独报告,而不是折算后并入二氧化碳排放量。
年:2016
出版单位:现代化工
5.生物炭对塿土土壤温室气体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碳排放;;团聚体;;温室效应;;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温度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向塿土土壤中添加0、20、40、60、80 t·hm~(-2)的苹果果树枝条生物炭后,分析了生物炭对土壤温度、土壤团聚体、NO_3~--N、NH_4~ -N、微生物量碳以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可以缓解土壤温度的变化,增加土壤大团聚体的数量,尤其是>5 mm、5~2 mm和1~0.5 mm的团聚体数量.与对照相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NO_3~--N、NH_4~ -N、微生物量碳分别增加了4.9%~33.9%、9.1%~41.1%和11.8%~38.5%.本研究中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排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添加生物炭后,土壤CO_2的排放量以及CH_4的吸收汇分别增加了6.73%~23.35%和3.62%~14.17%;施用20 t·hm~(-2)和40 t·hm~(-2)的生物炭降低了土壤N_2O的排放和综合增温潜势(GWP),而当生物炭施用量大于等于60 t·hm~(-2)时反而增加了土壤N_2O的排放和综合增温潜势(GWP).说明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和碳减排剂,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田土壤增汇减排的作用,此外,选择合适的生物炭施用量至关重要.
年:2016
出版单位:环境科学
6.欠发达地区碳排放因素的分解模型与实证研究
作者:李鑫 ; 刘海申
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低碳经济;;碳排放因素
摘要:借鉴并改进了Commoner分解模型,采用对数权重平均分解法,对欠发达地区云南省进行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其结论是拉动效应有人口规模和产出水平,前者小、后者大;而抑制效应是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前者大、后者小。根据其影响程度的不同,结合云南的实际做出了解释并提出相关建议。
年:2012
出版单位:经济研究导刊
1
按检索点细分(6)
作者(6)
按资源类型细分(6)
期刊论文(6)
按来源细分(6)
知网(6)
按年细分(6)
2019年(2)
2017年(1)
2016年(2)
2012年(1)

版权所有:© 2023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