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断陷湖盆洼陷带重力流沉积特征与模式:以南堡凹陷东部东营组为例
详细信息   
摘要
利用岩心、粒度、测井信息和重力流沉积理论,系统研究了南堡凹陷东部洼陷带东营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该区重力流沉积砂岩常夹于灰色、灰黑色泥岩中,砂岩相发育,其中正递变层理(含砾)中‐细砂岩相(S‐3)、粉砂岩相(S‐4)和块状层理中—细砂岩相(S‐2)发育层数最多,块状层理含砾砂岩相(S‐1)次之;S‐2沉积厚度最大,S‐1和S‐3次之。按支撑和沉积机制,将该区重力流分为浊流、砂质碎屑流、颗粒流和液化流,其中砂质碎屑流以基质支撑、冻结块状沉积为特征。不同重力流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从砂岩层数看,浊流最多,砂质碎屑流次之,颗粒流和液化流最少;从单期沉积厚度看,砂质碎屑流最大,平均为1.17 m,浊流沉积最小,仅平均为0.25 m。为了回避取心的局限性、弱化重力流成因,突出具有油气储集意义的砂层概念,开展了测井岩性解释,结果表明该区重力流沉积为细砂岩或粉砂岩,单层平均厚度2.94 m,最大厚度可达9.5 m,其中单井中厚度在3 m以上的砂体可达22层、累积达107.5 m。该区重力流沉积为滑塌成因,除了(扇)三角洲前缘斜坡的自然滑塌外,断层(地震)活动或间歇式火山喷发是其关键的触发机制;断层活动除了提供滑塌的动力外,还影响着其堆积场所和沉积的结构。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