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四川盆地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分布的控制因素及有利勘探区带
详细信息   
摘要
四川盆地二、三叠系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气藏勘探的不断突破需要更进一步弄清其礁、滩体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为此,在对比分析各种过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晚二叠世区域古地貌格局、拉张作用、长兴组—飞仙关组体系域等对开江—梁平海槽形态和礁、滩分布、发育的影响。结论认为:(1)晚二叠世末,四川盆地呈“三隆三凹”的古地貌格局,其对礁滩的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2)拉张作用的不均衡性使得环开江—梁平海槽台缘斜坡带坡度陡缓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影响着礁滩发育的早晚和连续性;(3)层序演化结果表明龙潭期以海侵体系域为主,长兴组中后期为高水位体系域,体系域的变迁使得近台缘地区可能发育多期礁体。此外,还对台缘地区微古地貌的刻画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台缘生物礁的分布形态可以是沿台地边缘弯曲展布的串珠状礁体,也可能是与海槽斜交的斜列式分布的礁体。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划分出了有利勘探区带。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