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冀北东坪金矿床深部‐外围的构造‐蚀变‐流体成矿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冀北东坪金矿田是我国在碱性杂岩体内发现的金矿床,曾被认为是与碱性岩有关的金矿床。近年来年代学数据表明,东坪—后沟一带金矿的赋矿碱性杂岩体形成于海西期,而成矿却主要发生在燕山期。金矿床严格受构造裂隙控制,构造‐蚀变‐流体成矿作用显著,钾长石化是最重要的蚀变。由未蚀变岩石向矿体和断裂带中心方向,典型的构造‐蚀变‐矿化分带依次为:0原岩(二长岩、正长岩)带,I微斜长石化带,II硅化绢云母化微斜长石岩带,III碎裂微斜长石岩带,及IV断层泥。从0带到III带,Au含量增加,Ag、Cu、Pb、Zn、Mo也略有增加。东坪金矿构造‐蚀变‐矿化阶段可分为4个:Ⅰ钾长石‐石英脉阶段;Ⅱ黄铁矿‐白色石英阶段;Ⅲ多金属硫化物‐烟灰色石英脉阶段;Ⅳ晚期碳酸盐阶段。深部中段各阶段脉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在I、II、III阶段均发育富CO2包裹体。第Ⅰ阶段钾长石石英脉L‐V型包裹体均一温度(Th)为220.3~359 ℃,盐度1.1%~3.1% NaCleqv;H2O‐CO2型包裹体Th在346.5~383.5 ℃。第Ⅱ阶段黄铁矿白色石英脉中L‐V型包裹体Th范围是217.2~372.5 ℃,盐度在1.1%~5.7% NaCleqv;H2O‐CO2型包裹体Th在241.2~396.7 ℃,盐度为2.2%~6.2% NaCleqv。第Ⅲ阶段的烟灰色石英脉中L‐V型包裹体Th范围为158.2~350.5 ℃,盐度在0.7%~5.5% NaCleqv;H2O‐CO2型包裹体Th范围在215.2~378 ℃之间,盐度范围在3.0%~6.0% NaCleqv。第Ⅳ阶段晚期石英脉L‐V型包裹体Th范围为151.2~249.8 ℃,盐度在0.9%~8.3% NaCleqv。矿区外围转枝莲矿段的II阶段白色石英脉中包裹体的Th范围为220~416.2 ℃,III阶段烟灰色石英脉的Th范围为195.3~425 ℃。富金石英脉形成于中高温(>300 ℃,可达400 ℃以上)、中深压力(70~160 MPa以上)条件下。其成矿背景、热液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及流体性质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有一定的差别,归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更合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