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荆竹坝——石窝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制约
详细信息   
摘要
通过野外构造观测、岩石磁学与磁组构综合分析,该文研究了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荆竹坝—石窝剖面的叠加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从北东向南西,剖面构造变形总体呈减弱趋势,褶皱轴面总体倾向北东,大尺度褶皱枢纽均以小角度向北西倾伏。古应力分析显示最大主压应力为北东—南西向,反映以南大巴山的推覆为主。剖面J3之前的采样层位主要表现为变形组构,而J3‐K1的采样层位则表现为初始弱变形组构。磁线理呈NW—SE向的优势方位,与剖面主构造线基本平行,主要反映来自南大巴山的推覆挤压。剖面发育特殊磁组构:(1)磁面理与地层面斜交,主要与褶皱作用中的平行层简单剪切相关;(2)磁线理均不同程度斜交于地层走向,指示构造叠加背景。沿剖面北东向南西区段Kmin的倾伏角随构造变形强度减弱而增大,据此相关性可将Kmin的倾伏角作为判别弱变形沉积岩变形强度的标志。该文认为,在晚侏罗世以南大巴山的推覆为主而米仓山短轴背斜与川东褶皱带挤压次之的联合作用使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具有构造叠加特征,之后的早白垩世仍主要表现为南大巴山的推覆,而其他两个方向的挤压较之前相对较弱。该结果也反映了秦岭J3‐K1陆内造山作用及燕山期雪峰陆内构造变形的影响,为探索陆内构造与陆内造山的大陆动力学提供了佐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