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分布
详细信息   
摘要
该文利用四川区域台网最近30多年的地震资料,计算了2008年四川汶川MS8.0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包括震级‐频度关系中的aba/b值,复发间隔Tr值),同时,计算了震前2年多的时间内ML≥3.5地震的视应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值和地震视应力的空间分布与汶川主震破裂范围、MS≥5.0余震分布的关系。主要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的分布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其中,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的绵竹—茂县段与江油—平武段具有远低于区域平均值的显著异常低b值、低a值、相对较高a/b值以及较小复发间隔Tr值的参数值组合,反映这两个断裂段在汶川主震之前已处于高应力闭锁状态,且发生强震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段落。这两个段落成为汶川主震破裂的中心段落和破坏严重的地段;(2)汶川地震前,位于前述两断裂段之间的龙门山断裂带北川段具有较高的b值与a值、较低a/b值的参数值组合,显示出应力积累水平不高的状态。汶川主震后,北川断裂段的余震强度与频度均偏低,缺少MS≥5.0的余震;(3)地震活动性参数与视应力显示汶川地震之前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的应力积累水平明显低于中—北段,这种差异可能与汶川主震破裂沿断裂带中—北段呈北东向单侧扩展有关。另外,地震活动性参数值组合也反映龙门山断裂带南西段近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