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冀东司家营BIF铁矿流体包裹体及氧同位素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司家营BIF是冀东地区最大的铁矿床,赋存于一套绿帘‐角闪岩相变质的新太古代变质岩中,可划分出5个演化期次,分别为沉积期、绿帘‐角闪岩相变质期、褶皱变形期、韧性剪切和热液蚀变期以及抬升氧化期。其中绿帘‐角闪岩相变质期形成的条纹状阳起磁铁石英岩以及韧性剪切和热液蚀变期形成的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块状磁铁石英岩和黄铁矿石英脉的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分为次生包裹体(Ⅰ类)、假次生包裹体(Ⅱ类)、原生包裹体(Ⅲ类)、含子矿物包裹体(Ⅳ类)和含CO2三相包裹体(Ⅴ类)。分布于条纹状磁铁石英岩石英‐1中Ⅱ和Ⅲ类包裹体以及条带状磁铁石英岩石英‐1Ⅴ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352~560 ℃、流体压力为0.11~0.20 GPa、盐度为0.4%~3.3% NaCleqv,流体温压特征可代表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分布于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块状磁铁石英岩和黄铁矿石英脉石英‐2中Ⅱ和Ⅲ类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53~211.8 ℃,盐度为0.5%~22.6% NaCleqv,条纹状磁铁石英岩中磁铁矿‐1的δ18O值为1.4‰~2.8‰,条带状和块状磁铁石英岩中磁铁矿‐2的δ18O值为1.7‰~6.2‰。流体包裹体和氧同位素特征表明低温热液流体是铁矿床发生“去硅富铁”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类型矿石的石英中均产出有较多的气液两相和赤铁矿共生的Ⅰ类包裹体,可反映抬升氧化期流体特征,均一温度介于117~223 ℃,盐度集中分布于0.4%~5.0% NaCleqv,较低的氧化作用是司家营BIF无法形成假象赤铁矿‐细板状赤铁矿型富铁矿体的直接原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