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梭菌对含镁方解石形态的控制及其可能机理
详细信息   
摘要
在Mg/Ca摩尔比为4∶1的Lagoa Vermelha培养基中对一株分离自青海湖底沉积物的梭菌SN‐1(Clostridiumsp.)进行了为期55 d的碳酸盐矿物培养实验,同时还完成了一组无菌对照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沉淀物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用X‐射线衍射仪对沉淀物的矿物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SN‐1可以促进特殊形态含镁方解石的形成,而无菌对照实验产物中仅见不规则状的碳酸盐矿物;(2)特殊形态的含镁方解石可能是在细菌表面成核和生长的结果,它们的演化趋势是(杆状)→哑铃形→花菜状→球形。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梭菌两端的带负电基团比菌体中间丰富,易聚集更多的Ca2+和Mg2+,Ca2+和Mg2+离子作为“阳离子桥”吸引CO32-,其结果是两端的晶体生长相对较快、中间生长相对较慢,进而形成哑铃形含镁方解石;“哑铃”继续生长,其两端会长成两个“花菜”或半球;若两个半球相接并闭合则发展为球状矿物。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