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桂北圆石山早侏罗世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桂北圆石山花岗岩中发育大量镁铁质包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79±2) Ma。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硅含量均一,富碱更富钾、相对富铁而贫镁,具有高的104×Ga/A1比值和Zr+Nb+Ce+Y含量,属于A型花岗岩。圆石山花岗岩具有比较均一的Sr、Nd同位素组成(ISr=0.701 7~0.710 8,εNd(t)=-7.77~-4.55)。镁铁质包体则显示了稍低的ISr值(0.705 0~0.707 1)和稍高的εNd(t)值(-4.87~-2.63)。花岗岩的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为:(176Hf/177Hf)i=0.282 62~0.282 70,εHf(t)=-1.68~1.17,相应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1.25~1.43 Ga之间。圆石山花岗岩可能是在伸展环境下由低成熟度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自早侏罗世(~200 Ma)以来,伸展作用是华南内陆构造背景的主体,多期次的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可能是燕山期伸展作用的直接诱因.华南内陆早侏罗世时期可能仍处于板内“后碰撞”环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