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模糊聚类与神经网络的风蚀危险性评估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详细信息   
摘要
土地沙化和沙尘暴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论文建立风蚀自然因子栅格数据库;选取二连浩特—张家口为典型样带,综合运用模糊聚类技术、专家知识以及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区域风蚀危险度评估模型,分析内蒙古自治区风蚀危险性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综合应用模糊聚类以及神经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风蚀危险度进行评价,内蒙古自治区风蚀危险性呈现“西高东低、中间过渡”的总体趋势,这与该区域的自然、气候与土地利用背景较吻合,其中,风蚀极险型区域主要分布在阿拉善高原的西北部,面积6.9×104 km2;强险型土壤风蚀地区主要位于阴山山脉周围、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浑善达克沙地与锡林郭勒盟高原西北部,面积4.3×104 km2;危险型风蚀区域大致位于极险和强险之间,面积是1.5×105 km2;轻险型土壤风蚀区域主要位于内蒙古的中部,面积为7.5×105 km2;风蚀无险型区域主要位于大兴安岭周围,面积1.4×105 km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