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岩溶地区地质-生态环境演化趋势类型及其判别要素
详细信息   
摘要
该文重点研究了岩溶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及演化趋势的判别要素,并提出了半定量判别的数学方法:1旱涝灾害频率与强度。利用统计资料说明我国西南大片岩溶区近年来旱涝灾害有增加趋势,这与人工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有关。2荒漠化危险度(或土壤侵蚀强度)。利用SN=Ck·Sa/AN式判别,SN为负态景观实际土壤侵蚀速率;CK为系数,取决于负态和正态岩溶景观的性质及覆盖层的厚度比率,可取07~09;Sa为平均土壤侵蚀速率;AN为负态岩溶景观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率。3水质变异率。对于地表和地下水质多数情况下用污染物综合指数进行评判。4地震诱发强度。可利用对比法,以作为预测其它水库产生洞穴破坏类型地震的参考。5岩土体稳定性。概括出八种岩溶地区常见的滑坡体,利用了稳定系数。6岩溶塌陷规模。按塌陷体大小分为超巨型、巨型、大型、中型、小型。根据以上六项要素,可对具体岩溶区的地质——生态环境演化类型进行判别,并划分出优良演化趋势类型(一级)、良好演化趋势类型(二级)、不良演化趋势类型(三级)、恶性演化趋势类型(四级)。(王濯凝)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