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计算机模拟生物扰动作用:建立孔隙和渗透性的流体流动通道
详细信息   
  • 责任者:Andrew ; D. ; Croix ; L.2300^a朱起煌
  • 刊名:石油地质科技动态
  • 出版年:2013
  • 卷期:^b4总167
  • 页码:1~12
  • 索书号:P452.06/167-23
  • 图表:^c插图
  • 文摘期号:2014/01
摘要
为了评价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中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的影响,开展了遗迹化石(SkolithosThMassinoides,PlanolitesZoophycosPhycosiphon)和遗迹相(SkolithosthosCrozianaZoophycos)的计算机模拟。为了测定潜穴之间的连通性,模型的体积有数字建模的遗迹化石随机占位。垂向和横向的相互连通概率与生物扰动作用的强度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生物成因的流动网络是在很低的生物扰动强度下发育的,也就是介于10到27.5%间的生物扰动作用(BI‐2)。但连通的有效性是由潜穴的结构控制的。就全部遗迹化石和遗迹相的模型而言,不管遗迹化石如何定向,在0到10%的生物扰动作用范围内都可以实现穿越沉积物体积的水平和垂直的连续连通性。在地下的水层和油气储层中,生物扰动作用的存在可以明显影响流体流动。特别对潜穴的渗透性要高于周围沉积物骨架的海相沉积岩而言,较高程度的三维连通性可以产生通过岩石的优先流体流动通道。识别这些流动通道有可能优化资源的开采,也可能有助于增加原先解释为非储层岩石所提供的储量估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