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疆白干湖钨锡矿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
详细信息   
摘要
白干湖钨锡矿床位于新疆祁漫塔格加里东褶皱带的转折部位,是东昆仑西段1个较好的钨锡(金)矿区,对白干湖矿区主成矿阶段形成的含黑钨矿石英脉中发育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及测温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区主要发育3类包裹体: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Ⅰ)、水溶液CO2三相包裹体(Ⅱ)以及纯CO2两相包裹体(Ⅲ);Ⅰ型包裹体液相组分主要为NaCl水溶液,含少量KCl,其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60~310 ℃,盐度为1.82%~16.43%;Ⅱ型水溶液CO2三相包裹体气相组分含有CO2及CH4等组分,均一温度为247~320 ℃,w(NaCl)为2.8%~9.4%;Ⅲ型CO2两相包裹体含量较少,均一温度为19.8~27.7 ℃;白干湖钨锡矿床成矿流体为中低盐度、中高温的NaCl‐H2O‐CO2体系。在成矿过程中,由于温度及压力降低,流体发生相分离成为较高盐度的水溶液流体和较低盐度的富CO2流体,钨锡成矿物质趋向于富集在中高盐度水溶液相中,并导致白干湖钨锡矿的成矿作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