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黄河断流后三角洲(水上平原)的滑塌构造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黄河断流后三角洲(水上平原)上的滑塌构造非常发育,在分流河道中几乎随处可见,它们主要发育在边滩、心滩外缘、周缘或内部的水道中,还可以发育在河床上。滑塌作用形成了三种产物:滑塌壁或滑塌缝、滑塌体和滑塌碎块及滑塌变形基底。滑塌壁或滑塌缝按力学机制可能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张性;另一种是剪性。滑塌壁或滑塌缝的规模不一,长者长度可超过十余米,甚至二十余米,小者长度只有3~5cm。滑塌体规模差别也较大,大者高度可超过1m,长度可达3~4m;小者高度和长度仅数cm。通过观察发现,滑塌构造的产生与波浪的掏洗和流水冲蚀有关,与地震和斜坡滑动关系不大。黄河断流后在某些低洼河道积水成“湖”,“湖”水在风的作用下形成波浪。波浪不断拍击导致边滩、心滩产生滑塌,形成一系列相应的滑塌构造;再者,黄河断流后边滩、心滩广泛暴露,黄河三角洲地区降雨后使边滩、心滩和河床上汇集成径流,径流的冲蚀也可以形成一系列滑塌构造。有的滑塌构造被风成砂埋藏后很容易被保存下来,而充填塌缝之间的风成砂经成岩作用之后则有可能转变成砂岩岩墙。(陈冀录)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