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云南香格里拉红山铜矿石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云南香格里拉县红山铜矿是三江义敦岛弧带南端重要铜矿床,颇受关注,成因认识分歧大。矿区出露上三叠统板岩、变碎屑岩和灰岩夹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以及少量侵入其中的中酸性和超基性岩脉、岩株,透镜状铜化物矿体产在顺层状矽卡岩体内或边部,成矿后断裂明显。矿石中普遍发育以黄铁矿为核部、黄铜矿为中间带、磁黄铁矿为边部带的化物环带,其中核部黄铁矿呈立方体自形‐半自形晶,黄铜矿呈他形晶围绕黄铁矿沉淀,磁黄铁矿呈他形分布在黄铜矿外围,内带常被外带化物溶蚀交代。环带从内到外化物先后沉淀,矿物生成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环带中三种化物矿物的REE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极为相似,负Eu异常显著,富集U、Th、Zr、Hf,亏损Rb、Sr、Ba,与矿区超基性岩表现出较高相似性;环带从内到外,∑REE(0.173 71×10-6、1.226 26×10-6、5.259 25×10-6)和微量元素含量依次升高,Co/Ni和Se/Te比值降低,指示矿石化物沉淀过程中,可能伴随热液体系内地壳物质不断增加。环带中化物矿物δ34SV‐CDT=3.81‰~5.23‰,具有岩浆源特征,δ34SV‐CDT边部带磁黄铁矿(4.47‰)<δ34SV‐CDT中间带黄铜矿(4.58‰)<δ34SV‐CDT核部黄铁矿(4.65‰),三种化物间没有达到同位素平衡分馏。红山铜矿石环带结构是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流体中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先后晶出成因,伴随化物环带的形成,热液系统从早到晚H2S和O2逸度降低或pH升高过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