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河南嵩县纸房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详细信息   
摘要
河南嵩县纸房钼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部的熊耳地体,矿体以石英脉形式产于熊耳群火山岩,并受熊耳地体南边界断裂马超营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标志,早阶段石英脉或矿物组合遭受了构造变形和角砾岩化。早、中阶段的石英中可见CO2‐H2O型、NaCl‐H2O型及含子晶型等3类流体包裹体,而晚阶段碳酸盐只发育NaCl‐H2O型包裹体。早、中、晚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467~380、360~250和240~137 ℃,从早到晚逐渐降低;早、中、晚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盐度分别为0.18%~13.13%、0.01%~20.70%和0.35%~12.85%NaCl.eqv,早、中阶段含子晶包裹体的盐度为28.04%~31.35%NaCl.eqv。早阶段含子晶包裹体系捕获的不饱和溶液,中阶段含子晶包裹体既捕获自过饱和溶液,也捕获自不饱和溶液。早、中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压力集中在180~220和40~80 MPa两个范围,表明成矿流体是在6~8 km深处交替于静岩和静水压力体系之间的流体系统;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压力为50~80 MPa,代表张性构造内充填的静水压力流体。静岩和静水压体系之间的振荡性交替现象,与针对造山型金矿建立的断层阀模型吻合,是振荡性流体沸腾或同震愈合‐破裂的结果。沸腾导致的CO2等挥发组分的逃逸使流体浓缩甚至过饱和,增高了流体的pH值和还原性,促进辉钼矿等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总之,纸房钼矿床是陆陆碰撞体制发育的造山型成矿系统。考虑到早、中阶段石英中多数流体包裹体均一至气相,预测现行勘探深度之下具有较大的寻找高品位钼矿床的潜力。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