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古地磁新结果
详细信息   
摘要
该文报道青藏高原羌北地区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古地磁新结果。对采自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雁石坪剖面(33.6°N,92.1°E)11个灰岩采点(118块)和10个碎屑岩采点(99块)定向样品系统古地磁学研究表明,大部分样品的退磁曲线具有双分量特征。低温分量方向在地理坐标系下较为集中,应该为地层褶皱之后的黏滞剩磁。高温特征剩磁分量方向可分为两类:(1)索瓦组(J3s)和布曲组(J2b)灰岩,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高温特征剩磁分量(Ds=355.7°,Is=42.1°,k=58.2,α95=6°)可通过99%置信度的褶皱检验;(2)雪山组(J2x)和雀莫错组(J2q)碎屑岩,以赤铁矿、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高温特征剩磁分量(Ds=3.3°,Is=28.9°,k=30.7,α95=8.9°)可通过95%置信度的倒转检验和99%置信度的褶皱检验。两组分量都应该是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信息。碎屑岩组的磁倾角比灰岩组偏低13°左右,其剩磁方向很可能存在着与压实作用相关的剩磁倾角变浅的状况。该文取灰岩组平均磁化方向作为雁石坪群的原生剩磁分量,获得羌北地区雁石坪群古磁极位置:80.0°N,295.2°E(dp/dm=7.4/4.5)。古地磁结果表明,羌北—昌都地区晚石炭—晚二叠世期间位于南纬中低纬度地区,早三叠世以后开始大规模北向漂移,至中—晚侏罗世已到达24.3°N。其快速北向运动主要发生在早三叠至早侏罗世期间(3 500 km左右),与现今位置相比中晚侏罗世之后的北向迁移总量为900 km左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