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越南西北部Phan Si Pan地区新生代埃达克质侵入岩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U‐Pb锆石年龄、元素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证据
详细信息   
摘要
越南西北部Phan Si Pan地区新生代花岗岩,高SiO2(69.95%~70.52%)、A12O3(15.77%~17.11%)、K2O(4.97%~5.63%)、Na2O(4.29%~4.98%),K2O/Na2O=1.02~1.31、Sr(744×10-6~1 316×10-6),贫Y(6.93×10-6~8.06×10-6),低MgO和CaO,富集LILE元素及LREE,亏损HREE具有典型的埃达克岩特征。采用LA‐ICPMS方法对该岩体进行了U‐Pb同位素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为始新世(38 Ma)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εHf(t)变化范围为-5.5至+7.3,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652至1 466 Ma、集中在1.1~1.3 Ga,说明花岗岩岩体主要由中—(新)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部分锆石具有正的εHf(t)值,可能指示花岗岩岩浆形成的过程中存在壳‐幔混合相互作用。越南西北部Phan Si Pan地区新生代花岗岩和扬子地块—(哀牢山—金沙江—红河带)高钾富碱的岩石形成的时代和机制具有密切的关系,可能与印度—亚洲大陆的碰撞导致红河带区域性走滑断裂系统的形成有关。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