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南里海盆地中新统至第四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详细信息   
摘要
阿塞拜疆的石油工业已兴旺了一个多世纪。阿普歇伦(Apsheron)半岛、阿普歇伦岩床、阿塞拜疆陆地和陆架边缘的勘探程度都很高。但是,里海大面积海域(包括南里海深水区、土库曼斯坦陆架和中里海)的勘探程度仍比较低。深入认识这些地区储层和盖层的地层特征有助于大幅度降低勘探风险。晚中新世以来古伏尔加河、古阿姆河和古库拉河三角洲的相互作用是区内远景构造分布的一级控制因素。从上中新统至下上新统,南里海和中里海盆地西缘出现了连续的海岸上超,导致这些地层上超到中新统和白垩系之上。这些海岸上超与下、上产油层系沉积期间的湖平面上升有关。这三个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沉积方式和时间上有明显不同,对湖平面上升的反应也不一样。在南里海盆地东缘土库曼斯坦陆架上,古阿姆河三角洲发生了强烈的进积。这次进积作用与土库曼斯坦上新统雷德(Red)层系[阿塞拜疆佩雷里瓦(Pereryva)组至苏拉哈尼 (Surakhany)组的同期地层的沉积有关。因此,古阿姆河三角洲在湖平面上升过程中发生了进积作用,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物供应。在佩雷里瓦组沉积过程中,阿普歇伦地区(南里海北缘)古伏尔加河三角洲发生了加积作用。从巴拉哈尼(Balakhany)组上段到苏拉哈尼组,中里海盆地处于海侵期,同时可能表明当时的古伏尔加河三角洲发生了后退。在中里海盆地的西南缘,古库拉河沉积体系在巴拉哈尼组上段和萨本奇(Saburichi)组沉积过程中(早上新世)发生了后退。在苏拉哈尼组中段沉积期,在古库拉河三角洲的基底上发育了一个下超面。里海西缘的这一下超面可以与盆地东缘古阿姆河三角洲进积相的上部进行对比。在苏拉哈尼组上段和阿克查古尔 (Akchagylian)组(上上新统)沉积的同时,还发育了古库拉河进积楔体。对于来自伊朗厄尔布尔士山脉的沉积物源影响,因缺乏必要的数据而无法进行评估。气候变化也通过对湖平面和沉积物源的直接影响而控制着南里海盆地的沉积方式。整个产油层系的沉积期也正值上新世的黄金气候期,当时地球的气候总体上要比现在温暖得多。此外,就短期而言,地层沉积特征受控于高频气候周期。晚期低水位沉积环境以加积的辫状河和辫状三角洲为主,而海进期和高水位的沉积物由大面积的湖相页岩构成,同时夹有粉砂岩和砂岩。这些海进页岩可以作为大面积的封盖层和储层中的隔层。在湖平面下降期间,似乎极少有砂子注入湖泊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