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三峡小江回水区氮素赋存形态与季节变化特点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李哲;郭劲松;方芳;陈杰;张超;田光
  • 单位1: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氮素赋存形态;季节变化;循环特点
  • 起始页:1588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7-02);重庆市重大科技专项(CSTC2006BA7030)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2871信箱(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www.hjkx.ac.cn
  • 卷:30
  • 期:6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摘要
氮素是浮游植物生长的关键生源要素之一,本研究对2007年3月~2008年3月三峡小江回水区水中氮素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不同形态氮素季节变化过程与相对组成特点.研究期间,回水区TN的平均浓度为(1553±43)μg·L-1,季节差异显著但总体呈上升趋势.DIN平均浓度为(1031±32)μg·L-1,占TN平均浓度的66.38%,是该水域氮素的主要赋存形态,其中NO3--N含量较高说明小江回水区总体上处于较强氧化环境且自净能力较强.DON、PON平均浓度分别为(273±23)μg·L-1、(249±23)μg·L-1,占TN的26.48%和24.15%;DON/PON比值为3.63±0.93,说明该水域氮素代谢强度与周转速率较高.小江回水区DIN在TN中所占比重从2007年3月约占TN的80%逐渐下降到2008年春季约占TN的60%,而TON在TN中的比重则相应上升,说明氮素赋存形态向有机态转变的趋势明显;而对DIN-TN和TON-TN的log-log线性模型斜率比较发现TON对TN的贡献将随TN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明该水域营养水平有升高的趋势.NH4+-N/NO3--N同TON/TN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TON相对丰度的增加有可能使水体向还原性环境转变.同时NH4+-N相对丰度的变化同水中DON含量及其在TN中所占比重关系密切,但该水域DON氨化降解成NH4+-N并再次被利用的内循环过程是否存在或会否成为调控氮素循环的关键过程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