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柴北缘西部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黄捍东;罗群;王春英;姜晓健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CNPC物探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64
  • 学历:博士后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柴北缘;剥蚀量;恢复;地震剖面;镜质体反射率
  • 起始页:44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聚散机理与定理研究”(61999043310);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聚散机理与定理研究”。
  • 刊名:石油勘探与开发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74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编:戴金星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0号主楼429室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skykeg@petrochina.com.cn
  • 卷:33
  • 期:01
  • 期刊索取号:P613.06167-9
  • 数据库收录:;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收录期刊;美国地质参考(Geo-Ref)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国石油文摘(CPA)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2003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恢复剥蚀过程和剥蚀量对研究沈积盆地的埋藏史、构造演化史、热史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柴达木盆地北缘西部中生界曾遭受剥蚀,剥蚀量大小关系到对整个柴北缘油气勘探潜力的正确评价。重点采用地震剖面法、镜质体反射率法,结合物质平衡法、声波时差法等多种方法,估算了柴北缘中生界剥蚀厚度,在此基础上恢复了柴北缘主要烃源岩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柴北缘的油气运聚成藏事件主要发生在第三系沉积过程中,在此前没有大规模的生排烃和油气运聚成藏事发生,由此得出柴北缘具有较大油气资源潜力的结论。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