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延河流域径流和输沙周期变化特征的小波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于浩;张晓萍;李锐
  • 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出生年:1979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小波变换;周期变化特征;降雨量;径流深;输沙模数;延河
  • 起始页:18
  • 总页数:5
  • 刊名: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2003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 主编:王礼先
  • 电子信箱:sbxh035@263. net
  • 网址:www. sbxh. org
  • 卷:6
  • 期:4
  • 期刊索取号:P396.06141-2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用延河流域甘谷驿站1953—2000年实测月径流深和输沙模数数据和1957—2000年月均面降雨数据,采用小波多尺度方法,分析延河流域主要水文要素的周期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延河流域降雨、径流和输沙存在着显著的周期,且其大小非常接近,为3.0、6.5、13.0和23.0a。降雨、径流和输沙主周期分别是3.0、23.0和23.0a。延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后降雨量年际分配趋于均匀。3a对应的小尺度上,70—80年代初3个水文序列对应曲线出现紊乱现象,与该时期大规模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的修建有关。80年代后,由于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的削弱,3条曲线重新趋于一致。13a对应的中尺度和23a对应的大尺度上,均出现径流和输沙曲线不同步,或者滞后于降雨曲线现象。降水是径流和输沙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外动力因子,人类活动导致的流域下垫面变化则是不可忽视的另一重要原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