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科尔沁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异质性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左小安;赵哈林;赵学勇;郭轶瑞;张铜会;罗亚勇;苏娜;冯静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奈曼沙漠化研究站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
  • 职称:助理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地统计学;空间异质性;植被演替
  • 起始页:2387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3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010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9CB421303);中国科学院留学基金项目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http://www.hjkx.ac.cn
  • 卷:30
  • 期:8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摘要
采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封育0a的流动沙丘、封育11a的流动沙丘和封育20a的流动沙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异质性,探讨了它们与植被恢复演替和地形特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沙丘的固定和封育年限的增加,植被盖度、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0~20cm)逐渐增加.在流动沙丘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结构方差与基台值的比值C/(C0+C)均大于65%,反映出它们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58.39m和91.00m(封育0a)、28.59m和23.61m(封育11a)和63.31m和61.05m(封育20a).由半方差函数及其参数和空间分布格局图分析表明,其空间异质性在所研究的尺度上表现出先增大(封育0~11a)后减小(封育11~20a)的变化特点.沙丘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盖度、丰富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分析表明沙丘植被变化和地形特征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沙丘上的空间分布,沙丘植被恢复演替过程极大地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及其空间异质性变化.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