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珠三角典型区域土壤有机氯农药(OCPs)多元统计分析——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马瑾;周永章;张天彬;高原雪;罗薇;万洪富
  • 单位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
  • 单位2: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土壤;有机氯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源
  • 起始页:954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土资源部农业地质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基[2005]011-16);广东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攻关项目(2004A3030800,2005A30402006,2002C320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06202438)资助。
  • 刊名:土壤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编:赵其国
  • 电子信箱:soils@mail.issas.ac.cn
  • 网址:http://tura.chinajournal.net.cn/
  • 卷:40
  • 期:6
  • 期刊索取号:P390.6107-1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选取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顺德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6个代表性土壤样品中的17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7种OCPs在26个土壤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个别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达到100%。六六六异构体中β-HCH的残留量最高,可能与β-HCH的结构有关。另外,可能有新的γ-HCH进入土壤环境。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较普遍,但残留量均未达到污染水平。根据分析,土壤中滴滴涕农药主要是过去施用农药的残留,近期没有新的滴滴涕农药进入土壤环境。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从除七氯环氧化物、硫丹Ⅰ、p,p’-DDD和p,p’-DDT之外的13种有机氯农药中提取出两个主成分,总方差解释量达到了92.28%。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了α-HCH、七氯、艾氏剂、p,p’-DDE、δ-HCH、硫丹Ⅱ等6种农药,这6种农药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第二主成分主要包括狄氏剂。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