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庙花岗岩体的成因与构造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章永梅;张华锋;周志广;刘文灿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 学历:硕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斜长石;黑云母;镁铁质微粒包体;花岗闪长岩;四子王旗;内蒙古
  • 起始页:28
  • 总页数:11
  • 经费资助: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1∶25×104补力太(K49C002003);四子王旗幅区调修测项目(K49C003003);博士后基金(20060390508)
  • 刊名:矿物岩石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80
  • 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都理工大学
  • 主编:兰江华
  • 电子信箱:Ljh@cdut.edu.cn
  • 卷:28
  • 期:2
  • 期刊索取号:P310.6967-1
  • 数据库收录:EI(Engineering Index)(光盘版)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内蒙古中部地区晚古生代花岗岩类侵入岩分布广泛,在空间上构成一条巨大的东西向花岗岩带,是研究花岗岩成因和地壳演化的天然实验室。四子王旗北大庙岩体作为一个典型代表,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其内部普遍发育镁铁质微粒包体,对理解花岗岩石成因和演化有重要意义。对包体及其寄主岩进行岩相学研究及矿物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包体具塑性外形及岩浆结构,存在多种不平衡矿物组合,是岩浆混合的重要证据;MME中斜长石斑晶边部与核部An值较低,幔部An值较高,黑云母斑晶MgO边部与核部较低,幔部较高,两种矿物相似的成分变化指示结晶环境的改变,从矿物学角度证实存在基性岩浆的反复注入。黑云母及角闪石化学成分上也显示出岩体形成于造山带背景下,岩浆具壳幔混合的特点。岩体形成温度为650℃~700℃左右,压力为1.5×108Pa左右,氧逸度lgfo。较高,约-10~-1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