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文昌组地震反射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苗顺德;张功成;梁建设;郭刚;于开平
  • 单位1:中海油研究总院
  • 出生年:1979
  • 学历:博士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文昌组;地震反射;沉积环境;珠江口盆地北部
  • 起始页:844
  • 总页数:7
  • 刊名:天然气地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0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 主编:戴金星
  • 地址: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geogas@lzb.ac.cn
  • 网址:http://www.nggs.ac.cn
  • 卷:21
  • 期:5
  • 期刊索取号:P454.06 125-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文昌组分布广泛,是该区主要烃源岩发育层段。对文昌组的划分以及分布规律的认识,是洼陷评价的基础。通过井—震标定,从单井资料入手,结合地震反射特征分析,认为文昌组顶、底界面在洼陷边缘为不整合面,洼陷中央为整合面,具有4种类型;根据井—震标定将文昌组分为2~3段,洼陷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相(楔状、杂乱、弱反射)和冲积扇(楔状、杂乱、强反射),深陷带发育滨浅湖相(中—低频、中等连续性、弱反射)和中深湖相(低频、连续、强反射),缓坡带发育三角洲相(前积结构、中—高频、中等连续、中—弱反射);文昌组沉积物纵向表现为粗—细—粗的特征,洼陷底部为冲积扇—扇三角洲相,中部过渡为滨浅湖—中深湖相,顶部为扇三角洲—滨浅湖相。受物源、水体以及后期剥蚀作用,不同洼陷沉积环境不同。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