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宁飞;汤良杰;张钰;何春波;朱传玲;王鹏昊;陈群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 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 单位2:中国石油大学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反转构造;地质模型;石油地质意义;早古生代;塔中隆起
  • 起始页:57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2143);国家项目(2005CB422107);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项目(XBKT2007KY10-013)。
  • 刊名: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0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主编:王庭斌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1号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oil-gasgeology@pepris.com
  • 卷:31
  • 期:1
  • 期刊索取号:P450.6 167-1
  • 数据库收录:全国优秀期刊;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2004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根据典型的地震剖面解释结果,探讨了塔中隆起早古生代反转构造样式发育特征,分析了反转构造发育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震旦纪—早、中奥陶世的裂陷作用产生的基底正断层对后期构造变形样式产生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由于先存基底正断裂的影响,塔中隆起发育两种不同类型的反转构造组合样式。当先存正断层倾角较大时,断层方位不利于进一步反转,此时反转扩展到毗邻断层,先期正断层可能为后期的逆冲断层提供应力集中点,如塔中Ⅱ号断裂带和塔中10号断裂带;也可能被后期的压性构造褶曲,如塔中Ⅰ号断裂带。反转构造发育早期有利于烃类聚集,后期还可以发育不同幅度的反转型背斜,为油气聚集提供有利的圈闭。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