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冰川型海平面变化控制下的台地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以陕西镇安西口石炭一二叠系界线剖面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张海军;王训练;丁林;夏国英,王雷;王清山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单位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出生年:1975
  • 学历:博士后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碳酸盐岩;成岩作用;高频旋回;冰川型海平面变化;石炭一二叠系界线;陕西镇安
  • 起始页:329
  • 总页数:10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0172014,4060200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No.kzcx3-sw-143);国家重点基发展规划项目(No.2002CB412602)
  • 刊名:地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7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 主编:王亨君
  •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 邮编:430074
  • 电子信箱:xbb@cug.edu.cn
  • 卷:32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6 179
摘要
以陕西镇安西口石炭一二叠系界线剖面为具体实例,探讨了冰川型海平面变化控制下的台地碳酸盐岩成岩作用规律.描述了陕西镇安西口石炭一二叠系界线剖面碳酸盐岩的各种成岩作用类型.根据成岩组构将研究区碳酸盐岩的成岩环境分为海水、大气淡水和埋藏环境.综合分析了各种成岩作用及其成岩环境的纵向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剖面上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的特征与岩石在高频旋回中的相对位置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受大振幅、高频率的冰川型海平面变化控制.早期海平面相对上升,形成旋回的下部单元,岩石首先经历海底成岩作用,随着上覆沉积物的增加,逐渐进入浅埋藏环境,成岩作用表现为以压溶、重结晶作用发育为主要特征.晚期形成旋回的上部单元,由于海平面相对下降,沉积物逐渐抬升,早期海底成岩作用尚未充分发育就脱离海水环境,进入大气淡水成岩环境,以强烈的大气淡水成岩作用为特征.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