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准噶尔盆地北缘谢家阶底界—推荐界线层型及其生物—年代地层和环境演变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孟津;叶捷;吴文裕;岳乐平;倪喜军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单位2: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年代地层;生物地层;索索泉组;谢家阶界线层型
  • 起始页:205
  • 总页数:32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172010,40472022,40372202,49928201)资助
  • 刊名:古脊椎动物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57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主编:张弥曼
  • 地址:北京643信箱
  • 邮编:100044
  • 电子信箱:bjs@ivpp.ac.cn
  • 卷:44
  • 期:03
  • 期刊索取号:P560.66161
摘要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地层剖面构造简单并含有丰富的晚渐新世及早中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其中铁尔斯哈巴合组及索索泉组沉积基本连续,两组界线位于剖面米距33m处。依据该剖面中8个层位和相邻的XJ99005剖面中18个层位上采集的化石以及它们的上下关系和生物组合性质,划分出5个哺乳动物组合带,其中两个位于铁尔斯哈巴合组中(铁-Ⅱ带),3个在索索泉组下部(索-Ⅰ,Ⅱ,Ⅲ带)。从剖面的铁尔斯哈巴合组、索索泉组和哈拉玛盖组中以0.5m的间距采集了348组古地磁样品,获得的磁性剖面包含了16个正向带和16个反向带(事件),其中包含了相当于地磁极时间表中C7n~C5E段的完整磁极带。铁-Ⅰ~Ⅱ带与塔本布鲁克哺乳动物群相近,为中国已知位置最西、构成门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晚渐新世哺乳动物组合。索-Ⅰ带应为中国目前所知的最晚渐新世的哺乳动物带。早中新世索-Ⅱ带与谢家动物群和蒙古中部渐新世—中新世过渡带D带可以对比。早中新世索-Ⅲ带相当于过去使用的“索索泉动物群”,时代大致与乌尔图动物群相当。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