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截断墙法降低地下结构地震液化上浮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刘华北;宋二祥
  • 单位1: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 出生年:1973
  • 学历:博士
  • 职称: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下结构;地震液化;上浮;截断墙
  • 起始页:1049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No.50378050);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 刊名:岩土力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编:白世伟
  • 地址:武汉市武昌小洪山
  • 邮编:430071
  • 电子信箱:ytlx@whrsm.ac.cn
  • 网址://ytlx.Chinajournal.net.cn/
  • 卷:27
  • 期:07
  • 期刊索取号:P478.06357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院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EI文摘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湖北省第五届优秀期刊
摘要
位于饱和可液化土中的地下结构在地震激励下会由于土层液化而上浮,从而对结构造成严重破坏,设置截断墙是减少这种破坏的有效措施,在国外已经得到成功应用。但是,截断墙减小地下结构地震液化上浮的工作机理尚不明了,其设计参数的影响亦亟待进一步研究。采用以动力两相体有限元法,分析了钢板桩截断墙在不同地震强度激励下降低地下结构地震液化浮的效果,探讨了其工作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截断墙对降低地下结构地震液化上浮有明显效果。同时,通过对地层中超静孔隙水压、土体变形、应力路径、应力-应变关系的分析发现,截断墙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可液化土的变形和流动。虽然,在较弱地震激励下截断墙可以抑制超静孔隙水压的上升,但在较强地震作用下超静孔隙水压不减反增,通过分析解释了这种矛盾。同时还分析了钢板桩的水平位置、嵌入下卧非液化土层深度与地下结构搭接长度等设计参数对降低地下结构上浮影响,为钢板桩截断墙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