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郯庐断裂带北段及邻区现代地震活动性与应力状态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葛荣峰;张庆龙;解国爱;徐士银;王锡勇;陈娟
  • 单位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86
  • 职称: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北段;震源机制解;地壳应力;西太平洋板块;中国东北
  • 起始页:141
  • 总页数:14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634021)资助
  • 刊名:地震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中国地震局
  • 主办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主编:马瑾
  • 地址:北京9803信箱
  • 邮编:100029
  • 电子信箱:dzdz@163bj.com
  • 卷:31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63.06 208-12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收集了郯庐断裂带北段及邻区自1964年1月至2008年1月的1254个ML≥2.0的地震数据和191条震源机制解、198条原地应力测量数据,通过震中分布、震源深度、应变释放速率的分析计算和震源机制解及其它应力数据的统计,探讨了郯庐北段现今的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北段及邻区的地震活动可分为日本海-长白山深震区、郯庐断裂带北段地震区、松辽盆地西缘地震区和松辽盆地内部地震区;郯庐断裂带北段现今地震强度较小,频度较低,但空间差异性显著,依兰-伊通断裂活动性比敦化-密山断裂强,且具有两端强而中间弱的分段活动特点;深震区P轴平均走向为288°,倾角约31°,断裂活动以逆断为主;郯庐断裂带北段附近浅震P轴走向以NEE-SWW向为主,倾角平均26°,T轴走向以NNW-SSE向为主,倾角平均23°,断裂活动以走滑和逆断为主。浅震区和深震区主压应力方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在西太平洋板块低角度高速水平消减产生的NWW向挤压应力作用下,郯庐断裂北段右行走滑派生的次级应力场的影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