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陆边缘增生造山作用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袁四化;潘桂棠;王立全;江新胜;尹福光;张万平;卓皆文
  • 单位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 单位2: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
  • 出生年:1980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增生造山作用;多岛弧盆系;造山带;造山系;对接消减带;特提斯大洋
  • 起始页:31
  • 总页数:18
  • 经费资助: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综合项目“青藏高原基础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与综合研究”(12120106101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成矿带作用”(2002CB412600)子课题“成矿潜力评估与战略新区预测”(2002CB412609)
  • 刊名:地学前缘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大学
  • 主编:霍裕生
  • 电子信箱:frontier@cugb.edu.cn
  • 网址:http://www.earthsciencefrontiers.net.cn/;http://www.cugb.edu.cn
  • 卷:16
  • 期:3
  • 期刊索取号:P206.6 208-8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文章评述了增生造山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认为增生造山作用贯穿地球历史,是大陆增生的重要方式。用大陆边缘多岛弧盆系构造理解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提出巨型造山系的形成与长期发育的大洋岩石圈俯冲制约的两侧或一侧的多岛弧盆系密切相关。在多岛弧盆系演化过程中的弧-弧和弧-陆碰撞,弧前和弧后洋盆的消减冲杂岩的增生,洋底高原、洋岛/海山、外来地块(体)拼贴等一系列碰撞和增生造山作用形成大陆边缘增生造山系。大洋岩石圈最终消亡形成对接消减带,大洋岩石圈两侧的多岛弧盆系转化的造山系对接形成造山系的联合体。拼接完成后往往要继续发生大陆之间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陆内汇聚(伸展)作用,后者叠加在增生造山系上,使造山过程更加复杂。对接消减带是认识造山系形成演化的关键。大洋两侧多岛弧盆系经历的各种造山过程可以从广义上理解为一个增生造山过程。多岛弧盆系研究对于划分造山带细结构非常重要,是理解造山系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的基础,并制约了造山后陆内构造演化。大陆碰撞前大洋两侧多岛弧盆系及陆缘系统更完整地记录了威尔逊旋回,记录的信息更加丰富。根据多岛弧盆系的思路对特提斯大洋演化提出新的模式,认为西藏冈底斯带自石炭纪以来受到特提斯大洋俯冲制约,三叠纪发生向洋增生造山作用,特提斯大洋于早白垩世末最终消亡。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