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6
  • 作者:陈衍景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单位2: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62
  • 学历: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造山型金矿;造山型矿床;增生造山;碰撞造山;成矿模式
  • 起始页:1181
  • 总页数:16
  • 经费资助:国家973项目(2006CB4035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25006和4035200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项目资助
  • 刊名:中国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3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李延栋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zhgdzh@vip.sina.com
  • 卷:33
  • 期:6
  • 期刊索取号:P251141
  • 数据库收录: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摘要
矿床新类型的识别往往导致大批矿床和成矿省的发现,预测和识别矿床新类型是矿床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造山型金矿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已被世界范围的大量研究所证明,但其他矿种的造山型矿床却很少被涉及。笔者提出了造山型矿床的概念及其变质流体成矿的实质,建立了矿床、矿田和成矿省等不同尺度的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其随时间演化的3阶段模式,强调会聚造山作用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是大规模成矿时间,同造山成矿系统的特点是成矿年龄滞后于造山作用时间。通过矿床实例研究证明了造山型银矿床、铅锌矿床、铜矿床和钼矿床的客观存在,阐明了中国巨大的造山型矿床的勘查潜力,侧证了运用矿田尺度成矿模式进行成矿预测的有效性和重要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