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王瑞丽;孙万华;邹明生;刘明全;杨希冰
  • 单位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出生年:1978
  • 学历:硕士
  • 职称: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低阻油层;黏土矿物;导电矿物;岩石薄片;涠西南凹陷
  • 起始页:642
  • 总页数:4
  • 刊名:断块油气田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4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
  • 主编:孔凡群
  •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 邮编:457001
  • 电子信箱:dkyqt@vip.163.com
  • 网址:http://www.dkyqt.com
  • 卷:17
  • 期:5
  • 期刊索取号:P623.206 959
  • 数据库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国石油文摘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摘要
随着涠西南凹陷油田的滚动勘探,发现了很多井不同层段储层中具有低阻现象。如何有效地识别低阻油层,已成为困扰勘探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有效解决低阻油层的识别问题,从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导电矿物、钻井液浸泡时间及围岩厚度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低阻油层的成因,认为高伊利石质量分数、导电矿物和储层较薄受围岩影响为涠西南凹陷低阻油层三大成因,为有效识别低阻油层、避免油层错判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该认识对WZ10-8-1井进行了再分析,认为过去解释为水层的储层实质上为低阻油层,对该构造勘探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扩大了整个凹陷的勘探领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