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济阳坳陷孤东油田曲流河河道储集层构型三维建模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岳大力;陈德坡;徐樟有;吴胜和;范峥;蒋婷婷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 出生年:1974
  • 学历:博士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济阳坳陷;孤东油田;储集层构型;剩余油;储集层建模;点坝
  • 起始页:233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编号:2008AA06Z206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编号:20060425004)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编号:07E1002)联合资助。
  • 刊名:古地理学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9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主编:冯增昭
  • 地址:北京市学院路20号中国石油大学
  • 邮编:100083
  • 电子信箱:Jpalaeo1999@163.com
  • 卷:11
  • 期:02
  • 期刊索取号:P516.066162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济阳坳陷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其中Ng522单层发育2个大型点坝砂体,在系统的点坝砂体构型表征的基础上,探索了储集层构型界面的几何建模方法,将构型界面模型嵌入到基于三维结构化网格体的相模型中,建立了研究区26-295井区真正意义上的、更符合地下实际的三维储集层构型模型,再现了成因微相内部构型单元及界面的空间分布特征,满足了三维油藏数值模拟的需要。点坝内部的侧积层向废弃河道方向倾斜,延伸到距点坝顶三分之二的位置,点坝砂体表现为“半连通体”特征。建立了点坝内部剩余油分布模式,并指出挖潜措施。该方法在研究区应用效果较好,并可以推广到其他相似油田,这对丰富储集层地质学理论及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