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湖北清江和尚洞洞顶植物叶片和土壤的类脂物对比及其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崔景伟;黄俊华;蒲阳;黄咸雨;谢树成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单位2:中国地质大学生物过程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类脂物;植物叶片;土壤 微生物;洞穴
  • 起始页:35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11(批准号:40572098)、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40525008)和地学类研究生创新中心项目(批准号:C-0611)共同资助
  • 刊名:第四纪研究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编:韩家懋
  • 地址:北京9825信箱
  • 邮编:100044
  • 电子信箱:journal@ mail. sciencep. coin
  • 卷:28
  • 期:01
  • 期刊索取号:P515.206633-4
摘要
用GC-MS对湖北清江岩溶地Ix和尚洞洞顶植物叶片与该洞上覆土壤层中的类脂物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植物叶片中检测出了一系列直链烷烃、脂肪酸、以及丙三醇、植醇和甾醇等类脂物,其中直链烷烃的碳数分布范围大体在C21-C36之间,以C29或C31为主峰且具有奇偶优势;脂肪酸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短链脂肪酸内(C数(23),以C16为主峰呈单峰型分布且具有偶奇优势;醇的分布很不规则,仅检测出丙三醇,植醇和三种甾醇,没有检测到脂肪酮类化合物。与之相比,洞顶上覆土壤层中检测出更加丰富的类脂物。类脂物具有如下特征:正构烷烃以C31为主峰,还存在低碳数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如2-甲基,3-甲基、4-甲基、5-甲基、6-甲基、7-甲基、8-甲基等一系列的单甲基支链烷烃,这些支链烷烃显示r微生物的贡献;脂肪酸分布也以低碳数的C16为主峰,fl低碳数脂肪酸的含量较植物叶片中明显的增加,同时一些异构和反异构脂肪酸(C14:0,C15:0和C17:0)以及一些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7:1,018:1和C20:1)也被检测到,也表明土壤中的脂肪酸不仅存在高等植物的贡献,还存在微生物的来源;没有植醇,但出现姥鲛烷和植烷并检测到了一系列脂肪醇化合物,碳数分布在C21-C36之间;检测到一系列的酮,具有奇偶优势,碳数分布范围在C23-C30和C33。高等植物叶片和土壤的差异反映了微生物对高等植物类脂物输人到土壤过程的重要贡献。本研究上作不仅提供了该岩溶地区植物叶片的类脂物信息,还为研究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植物叶片中类脂物在地质过程中的转变提供信息,更为研究岩溶地区滴水和石笋中类脂物的来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