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DIC技术的桩筏基础工作机理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陈亚东;宰金珉;佘跃心;蔡江东
  • 单位1:南京工业大学土术工程学院
  • 单位2: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81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桩筏基础;位移场;工作机理;DIC;破坏模式
  • 起始页:1204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0478005)。
  • 刊名:岩土力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9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编:白世伟
  • 电子信箱:ytlx@whrsm.ac.cn
  • 网址:http://ytlx.chinajournal.net.cn
  • 卷:31
  • 期:4
  • 期刊索取号:P478.06357
  • 数据库收录:EI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为了深入研究桩筏基础中桩周土体位移场特性及其工作机理,以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编制相应的位移场分析程序,并利用该程序对桩基模型试验中获得的系列图像进行分析,得到了桩周土体位移场渐进性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同时对不同桩距桩筏基础的破坏模式作出推断。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自行编制的DIC程序分析桩周土体位移场是可行的,并可以得到全场位移。对于不同桩距桩筏基础,小桩距削弱基桩承载力,随着桩距的增大,这种削弱作用减弱。3b(6为方桩边长)桩距桩筏基础中,土体压缩区主要集中在桩端以下土层,基本符合实体深基础的破坏模式;而66桩距桩筏基础,土体变形区域主要集中在桩身上部1/3L (L为桩长)范围内,明显小于36桩距桩筏基础的影响深度,基础最终因桩间土体侧向挤出而破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