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烃类微渗漏与宏渗漏的识别及镇巴长岭—龙王沟地区勘探实践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张春林;庞雄奇;梅海;梅博文;林壬子;张艳萍
  • 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 单位2:盎亿泰地质微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轻烃;微渗漏;宏渗漏;微生物勘探;酸解烃;四川盆地;镇巴区块
  • 起始页:794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西部典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与分布规律”(编号:2006CB202300)资助。
  • 刊名:天然气地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90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 主编:戴金星
  • 地址: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geogas@lzb.ac.cn
  • 网址://www.nggs.ac.cn
  • 卷:20
  • 期:05
  • 期刊索取号:P454.06125-1
  • 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 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烃类微渗漏与宏渗漏的识别可提高化探异常解释的正确性,对识别标志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表明微生物、罐顶气、酸解烃、土壤气对2类渗漏有不同响应。宏渗漏多具有微生物及烃检测异常指标呈线状分布、烃浓度高、C6+多、烷烃/烯烃值高的特征;而微渗漏多具有微生物异常指标呈散乱分布、烃浓度低、几乎无C6+、烷烃/烯烃值低的特征。对四川盆地南大巴山冲断褶皱带内的镇巴区块长岭—龙王沟地区展开研究,表明龙王沟异常带具有土壤丁烷氧化菌及酸解烃C1—C4异常点线状分布、C1—C4浓度高(>1000×10-6)、乙烷/乙烯值高(>10)的特征,为宏渗漏,与下伏油气藏可能不垂直对应;长岭复向斜异常带具有土壤丁烷氧化菌异常点散乱分布、C1—C4浓度低(<100×10-6)、乙烷/乙烯值低(<5)的特征,为微渗漏,与下伏油气藏垂直对应。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