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4
  • 作者:张金波;宋长春
  • 单位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出生年:1979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弃耕地
  • 起始页:371
  • 总页数:3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KZCX1-SW-01)支持
  • 刊名:土壤通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57
  •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 主编:须相成
  • 卷:35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90.66107-1
  • 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
摘要
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综合实验场对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0~25cm)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差异。随着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容重和比重显著增加,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却在不断变小,大部分土壤养分含量也明显降低。有机质含量在开垦7年后下降了69.51%,15年后下降了72.96%,土壤全氮分别减少了58.59%和63.34%,有效氮减少了55.78%和75.31%,有效磷分别减少了45.67%和49.9%,有效钾则减少了43.71%和42.87%;然而,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全钾略有增长。弃耕5年后,土壤的性质有所恢复,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开垦15年的土壤增长了53.13%,全氮增长丁23.16%,有效氮增长了139.61%,有效磷、有效钾分别增长了14.19%和9.6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