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雪冰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李全莲;武小波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8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雪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历史环境记录;长距离大气传输
  • 起始页:8
  • 总页数:11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CXTD-Z2005-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5CB42200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525001);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2004401);中国科学院优秀人才项目(20054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46)
  • 刊名:地球与环境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73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水路46号
  • 邮编:550002
  • 电子信箱:dzdh@mail.mail.gyig.ac.cn
  • 卷:36
  • 期:1
  • 期刊索取号:P206 141-16
摘要
雪冰是温带和极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环境组份,它们不仅影响了能量平衡和水循环,而且也能直接影响当地、区域以及全球环境范围内的化学行为。降雪能很有效地从大气中清除颗粒和气相的POPs。本文简要介绍了雪冰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科学意义,着重综述了POPs在极地和高海拔地区雪冰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和雪冰中POPs的历史环境记录,并讨论了雪冰中POPs浓度的不确定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从大气到冰川的过程并不容易理解,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沉积后的浓度存在不确定性。有机物沉积在积雪中后,随着积雪的老化和变形,它们能够随着融水迁移或者又挥发到大气中。全文最后对未来雪冰中POPs的研究需要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四点今后需加强研究的内容。由于青藏高原位于人类居住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可能在POPs全球输送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今后需加强青藏高原地区雪冰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有机污染物在雪冰中主要是通过光化学反应进行转化,雪冰中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必须引起重视;随着雪冰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将会推动雪冰中痕量POPs的环境变化记录研究的发展;通过建立模型模拟预算和评价POPs在积雪中的物理化学行为,也可以利用模型模拟POPs在老雪中的命运,确定其在融水中成比例蒸发和渗浸的速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