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流体排驱压力差异性实验研究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聂海宽;徐波;李雪超
  • 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
  • 出生年:1982
  • 学历:博士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油气驱水;排驱压力;显微实验;成藏意义
  • 起始页:531
  • 总页数:4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2073,40272062)。
  • 刊名:石油实验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63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主编:叶德燎
  • 电子信箱:sysydz@mail.wuxisuo.com sysd@chinajournal.net.cn
  • 卷:29
  • 期:5
  • 期刊索取号:P452.06167-12
  • 数据库收录:200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 2006)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借助实际岩心夹片方法,利用显微观察技术,通过实验对油驱水、气驱水的微观运移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驱水和气驱水排驱压力均随孔隙度的降低而呈明显增加趋势,统计规律服从幂函数变化规律,但两者之差与孔隙度具有复杂变化关系,形成了代表不同成藏意义的3段曲线。当孔隙度大于10%~12%时,油驱水、气驱水的排驱压力差值较小,形成气藏和油藏的概率几乎均等;当孔隙度大于5%,小于10%~12%时,油驱水、气驱水的排驱压力差值较大,表现为油驱水排驱压力明显大于气驱水,说明储层对石油主要是起封闭遮挡作用,对其运移可能无效,即不能作为油的储层,但可以作为天然气的储层;孔隙度小于5%时,油驱水、气驱水的排驱压力差值较小,毛细管排驱压力对油、气运移具有相同的阻挡作用,油藏和气藏形成难度均较大。实验结果合理地解释了根缘气与根缘油在成藏概率上的差异性,以及致密砂岩作为盖层的机理问题。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