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闽西南地区推覆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以广平推覆构造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周珍琦
  • 单位1: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出生年:1962
  • 学历:博士
  • 职称:高级工程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推覆构造;动力学机制;闽西南;中国
  • 起始页:128
  • 总页数:5
  • 刊名:石油实验地质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63
  •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主编:叶德燎
  • 电子信箱:sysydz@mail.wuxisuo.com sysd@chinajournal.net.cn
  • 卷:29
  • 期:2
  • 期刊索取号:P452.06167-12
  • 数据库收录:200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 2006)
  • 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闽西南地区推覆(滑脱)构造广泛发育,存在拆离和逆冲推覆构造2种基本类型。广平地区逆冲推覆构造是闽西南地区推覆构造的组成部分,属中深层次逆冲推覆构造,其形成和演化受闽西南地区乃至福建和整个华南地区板块构造动力学背景的制约。广平推覆构造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海西期的陆内裂陷阶段(D3-P2),早印支期的伸展滑脱—挤压变形滑动构造阶段(T1-2),晚印支期向斜构造发育阶段(T3),早燕山早期裂陷和晚期逆冲推覆构造阶段(J1-2),晚燕山早期隆升造山剥蚀和晚期差异沉降阶段(J3-K)以及喜马拉雅期的隆升剥蚀阶段(E-Q)。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