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天山后峡盆地晚中生代反冲断层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8
  • 作者:李丽;陈正乐;蒋荣宝;陈柏林;鲁克改;王果;郑恩玖;黄以;王国荣;李细根
  • 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天山造山带;后峡盆地:反冲断层;晚中生代
  • 起始页:2097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7CB411305和2001CB409808)资助
  • 刊名:地质通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2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
  • 主编:肖序常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
  • 邮编:100037
  • 电子信箱:dzhtb@263.net
  • 卷:27
  • 期:12
  • 期刊索取号:P251141-2
  • 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天山山脉是通过古生代陆壳增生和晚古生代陆一陆碰撞形成的,新生代又受到强烈的陆内挤压隆升与褶皱断裂作用的改造,但对天山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变形特征知之甚少 在北天山后峡盆地发现一系列北倾南冲的逆冲推覆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推侧应属于晚中生代的反冲断层 区域资料,特别是磷灰石裂变径迹侧试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在中生代晚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构造隆升事件,后峡盆地的反冲构造就属于该期山脉隆升事件的构造表现,这时进一步认识天山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和印度一亚洲大陆碰撞对该地区的远程效应有重要意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