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北大巴山凤凰山基底隆起晚中生代构造隆升历史——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约束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李建华;张岳桥;董树文;施炜;李海龙
  • 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单位2: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5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晚中生代;构造隆升;大巴山;凤凰山基底隆起
  • 起始页:969
  • 总页数:18
  • 经费资助: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编号:SinoProbe-08-01)资助
  • 刊名:地质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季刊
  • 创刊时间:1958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主编:王清晨
  • 地址: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
  • 邮编:100717
  • 电子信箱:dzkx@mail.igcas.ac.cn
  • 卷:45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06 208-4
摘要
对采自于北大巴山风凰山基底隆起8个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和热历史模拟表明,凤凰山基底隆起陆内造山运动结束后的隆升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早白垩世中晚期(135±5~95±5Ma)缓慢隆升,晚白垩世(95±5~65±5Ma)快速隆升。大巴山北缘韧性剪切带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证实大巴山北缘中晚侏罗世(165.7±1.9Ma~161.2Ma)存在快速隆升剥蚀,其与大巴山强烈陆内造山作用阶段有关;早白垩世中晚期缓慢隆升代表了陆内造山结束后的稳定阶段;晚白垩世快速隆升为一次区域性隆升事件,在秦岭、大别和武当等地区均有反映,隆升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伸展垮塌作用,沿秦岭造山带发育一系列伸展断陷盆地。区域对比分析表明,凤凰山基底隆起隆升历史与黄陵、汉南地块接近,但与武当地块存在明显区别,反映了秦岭造山带的不均一隆升过程。南大巴山前陆带1个样品的热史模拟结果显示,南大巴山前陆带自早白垩世以来与凤凰山基底隆起经历了一致的隆升过程。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