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宣城红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其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系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石玲;戴万宏
  • 单位1: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红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
  • 起始页:547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kj211B);安徽师范大学博士基金和专项研究基金(2005XZX20)
  • 刊名:土壤通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 主编:张玉龙
  • 电子信箱:trtb@chinajournal.net.cn
  • 卷:40
  • 期:3
  • 期刊索取号:P390.66107-1
  • 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和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摘要
采用安徽宣城农地、林地和荒地红壤,通过室内分析和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其与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利用方式红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在表层最高,随土层加深明显递减;微生物量碳含量大小顺序是农地>林地>荒地;农地、林地和荒地红壤微生物量碳占有机碳比率分别为3.58%~5.34%、2.36%~4.52%和0.76%~1.83%;3种利用方式红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8周恒温培养过程中,红壤微生物量碳前4周上升,第3、4周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红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关系可以很好地用二次多项式函数拟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