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水分控制下的湿地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及其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9
  • 作者:杨钙仁;童成立;肖和艾;吴金水
  • 单位1:广西大学林学院
  • 出生年:1976
  • 学历:硕士
  • 职称:讲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水分;氧化还原电位;有机碳矿化;湿地
  • 起始页:2381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YW-4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61025,4067110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DA7B01)
  • 刊名: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6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编:欧阳自远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
  • 邮编:100085
  • 电子信箱:hjkx@rcees.ac.cn
  • 网址:http://www.hjkx.ac.cn
  • 卷:30
  • 期:8
  • 期刊索取号:P875.06 929-3
摘要
为探讨水分与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对沼泽湿地有机碳分解矿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25℃,155d)实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24%~232%WHC)下三江平原3类湿地(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Eh)变化以及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对湿地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低于100%WHC(最大持水量)水分范围时,氧化还原电位随着水分的增加而降低,>100%WHC(至积水2cm)时,水分含量变化对泥炭沼泽和腐殖质沼泽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影响作用降低.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沉积物有机碳矿化最适宜水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为32%、48%和76%~100%WHC.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速率与氧化还原电位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p<0.05),在还原态下(Eh值<300mV),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量随氧化还原电位的升高而升高,在氧化态(Eh值>300mV)下则逐渐降低.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是三江平原湿地有机碳得以积累的重要原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