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137CS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估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0
  • 作者:唐翔宇;杨浩;赵其国;李仁英;朱振华;濮励杰
  • 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出生年:1972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土壤侵蚀速率;137Cs;定量模型;质量平衡模型
  • 起始页:576
  • 总页数:7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红壤地区土壤中137Cs分布特征及侵蚀示踪研究”(编号:49973027);科技部973项目“红壤侵蚀示踪与侵蚀动态监测与预测研究”(编号:G1999011801);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资助基金“中国南方红壤地区土壤侵蚀作用的I37CS示踪研究”;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基金“利用Cs-137示踪红壤侵蚀和沉积速率的定量研究”联合资助。
  • 刊名:地球科学进展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86
  • 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 主编:孙成权
  • 地址:兰州市天水路342号
  • 邮编:730000
  • 电子信箱:adearth@ns.lzb.ac.cn
  • 网址:http://adearth.lzb.ac.cn
  • 卷:15
  • 期:5
  • 期刊索取号:P206208-147
摘要
137Cs示踪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长期的土壤侵蚀(水蚀)估算。该技术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土壤132Cs基准值的确定,以及土壤的137Cs损失量与土壤侵蚀量之间的定量模型的建立。对现有的主要的定量模型进行了简述,并提出了各自的局限性。这些模型可分为经验模型和理论模型两大类,其中以理论模型中的质量平衡模型较为成熟,综合考虑了较多的侵蚀因子,如l37Cs年沉降分量、土壤颗粒粒径分布差异、地表富集作用、耕作土壤在耕作活动前新沉降l37Cs的侵蚀损失等。对现有模型的改进也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今后的一些研究重点。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